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与选择题答题区相对应的选中项字母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2. 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化石是了解历史重要证据3. 从夏桀、商纣、周幽王亡国的历史事件中,可资借鉴的是统治者应( )A、善于学习 B、依法治国 C、勤俭节约 D、勤政爱民4.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5.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秦国 B、晋文公、齐国 C、楚庄王、秦国 D、越王勾践、楚国6. 下面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观点
史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7.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变法运动 D、民族交融8.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9. 西汉的太学以《诗》《书》等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太学生按学业水平授予官职,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些做法( )A、大一统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有利于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彻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10. 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突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11. 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著有《缀术》,创制了《大明历》,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珠算的条件下,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位数学家是( )A、刘徽 B、郦道元 C、顾恺之 D、祖冲之12.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书法艺术成熟 B、南北政权对峙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答案均须填写在相对应题号的答题卡位置上。15题10分,13题、14题、16题各14分,共52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交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是秦始皇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共宁息,岂不难哉”的理由否决了提议。继而采纳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三: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决分封制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根据材料三,指出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做法为西晋王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危害?(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两种地方行政模式的认识。14.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5. “—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嘉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据着文明和友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材二: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救,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材料三: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地是哪里?西汉政府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3)、谈古论今: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的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材料二中的这三幅图画均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你能从中提取什么样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