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2.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运动( )
    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3. 1882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C、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4. 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变法裁撤冗官 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5. 关于义和团运动,亲历义和团运动的人们有不同的记载(如下表),这反映出( )

     记 载

     作 者

    (义和团)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

    (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企图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

    A、作者立场不同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记载 B、历史记载都是客观真实的 C、综合多个历史记载即可得出历史事实 D、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度更高
  • 6. 在近代中国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 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前六七年间,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改良主义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 B、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D、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 8.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广大工人阶级起来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C、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 D、政治革命需要广大民众支持
  • 9. 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A、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 10.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她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确定了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该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北洋军阀 C、实现共产主义 D、完成民主革命
  • 11.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如毛泽东在 1924 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信;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等。这些文物( )
    A、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史料 C、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
  • 12. 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部分中央委员在《民国日报》上声明:“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为国民革命之罪人。”宋庆龄等人发表这一声明的社会背景是( )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国民政府领导北伐胜利进军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13. 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 14.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平学生的行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 15. 百团大战发动前,国民党及媒体在华北地区到处散布八路军“是搞乱的军队”,八路军“专打友军、不打日军”,八路军“游而不击、只吃饭不打仗”等众多谣言来迷惑群众。百团大战后,这些谣言不攻自破。这表明百团大战的影响是( )
    A、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16. 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 17. 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 18.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 19. 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预言”指(  )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战胜利属于中国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20.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1. 在东北战场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要攻击目标,长春守敌做出了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淮海战场上,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材料表明三大战役( )
    A、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 B、中国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 C、实现了人民的当家做主 D、胜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
  • 22. 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 23.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1940年,国民参政会颁布命令,切实查禁女子缠足。材料表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是(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政府强力推动 C、民众觉悟提高 D、社会经济进步
  • 24.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奔马图》《愚公移山》等作品共同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抗日救亡 B、实业救国 C、探索西学 D、和平建国
  • 25.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华东野战军在孟良省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B、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C、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共50分)

  • 26. 材料一 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二 有学者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右图的图一和图二

    材料四 学者章开沅主张:纪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辛亥以来的一百年,以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梳理历史,是要更深刻地认识和研讨中国精神,展望未来。

    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 1901年的时间点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1)、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黑暗依旧”和材料四中的“三个一百年”,它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你再列举出一例20 世纪 20年代以后,后世也给予高度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你列举的理由。
  • 27.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材料二 A: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B:“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材料四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材料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代表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协商。

    1945年8月中共派代表启程赴渝谈判⋯⋯各民主党派及当地各阶层人民热烈欢迎共产党代表们的到来。中外舆论也盛赞此行,称颂毛泽东“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

    材料六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发生了什么变化。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伟大的觉醒”对中国革命发展有何影响?
    (2)、《关于五四运动》一文写于“中华民国九年一月”,据此推测文章应写于哪一年?对比材料二中 A和B两段材料,指出毛泽东在对五四运动认识上与孙中山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5)、两次谈判的落实情况怎样?请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两次谈判的落实情况为什么不同? 
    (6)、党的工作重心为什么要发生转移? 
  • 28.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材料二 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6年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三

    粉碎敌人进攻(转战陕北)●转入战略进攻(挺进中原)●进行主力决战(三大战役)●推翻反动统治(渡江战役)

    (1)、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7~1937年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该时期国共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4)、抗战胜利后,台湾是否回到了祖国怀抱?海峡两岸至今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