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4年中考物理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 1. 为了减小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居民的干扰,通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立隔音板是为了(   )

    A、减小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D、减小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和汽车与空气摩擦的声音
  • 2. 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面形成的是( )
    A、水中的太阳 B、阳光下的树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鱼 D、人在水中的倒影
  • 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
    露珠逐渐消失
    B、
    蜡烛流“烛泪”
    C、
    樟脑丸逐惭变小
    D、
    树叶上结霜
  • 4. 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v=s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的 B、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6. 如图为利用光敏电阻设计的监控装置示意图,R1是光敏电阻,当光照射的强度增大时其阻值变小,R2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有人经过通道遮蔽光线时( )

    A、通过R1的电流变大 B、R1两端的电压变小 C、通过R2的电流不变 D、R2两端的电压变小
  • 7. 以下是研究电和磁的四个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从发现到发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发明了通电螺线管
    B、
    发现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磁性更强,动圈式话筒
    C、
    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明了电动机
    D、发现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发明了发电机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静止 C、物体不受力仍然可能运动 D、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做曲线运动
  • 9. 2019年初,我国年仅22岁的年轻科学家曹原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107年的难题,取得了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让超导科技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超导就是导体电阻为零的现象,可以大大减少电阻的电热损耗。下列电器中最适用超导材料的是(  )
    A、保险丝 B、变阻器的电阻丝 C、电烤炉的电热丝 D、输电导线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kg煤的热值大于1kg煤的热值 B、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多 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洗衣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1. 两块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
    A、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力小 B、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力大 C、密度大的对桌面压强大 D、密度小的对桌面压强大
  • 1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电源的电压为6V B、图乙中C点表示滑片位于中点时的状态 C、滑片移动过程中,R2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D、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3.6W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 13. 小明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cm位置时,光屏上又能得到一个蜡烛的像。

  • 14. 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80 , 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J的太阳能;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其实质是内能的(填“转化”或“转移”)[c=4.2×103J/(kg)]
  • 15. 细节决定成败,有些问题总是在细微处被发现。有经验的古董收藏家要得到准确的证据,有时需要细致观察器物表面的微小细节。如图所示,收藏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物体,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 , 若他想让看到的物体再大一些,应将放大镜稍(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一些。

  • 16. 如图所示电路,将滑片移至a端,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示数为6V , 若将滑片移至中点时,电压表示数(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3V ,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7.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个物体在水平力F=10N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的摩擦力f= N , 若将B换成质量更大的物体C压在A上,也以相同的方式运动,则地面与A之间的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 18.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

  • 19. 如图,点光源 S 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 S发出的两条光线 a、b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 2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李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等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纸板的主要作用
    (3)、小李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4)、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反射光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5)、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将(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6)、多次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21.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此时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则调节的方法是(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 , 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乙杯子中盛的是水。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答: , 理由是:
  • 22. 小明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源(4.5V) , 定值电阻四个(5Ω10Ω20Ω25Ω) ,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Ω1A”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中错误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的连线(要求:导线不得交叉)
    (2)、解决问题后,小明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M点位置时(图中未画出) ,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他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再次读取电流表的示数,此时滑片位于M点的(填“左”或“右”)侧。
    (3)、把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完成实验。为了使四个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他应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不低于V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 23. 202010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深海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10058) , 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如图甲是一款深度表的简化电路图,电源电压U=3V且恒定不变,R0=200Ω , 为定值电阻,RP阻值随海水压强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深度表由电压表(量程03V)改装,表盘如图丙。(粗略计算,本题海水密度取1.0×103kg/m3)。求:

    (1)、潜水器在海面上时,电压表的示数;
    (2)、潜水器下潜至800m深度时,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
    (3)、电压表示数为1.5V时,潜水器下潜的深度?此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
    (4)、为了增大深度表的量程,在不改变Rp的情况R0要更换成更大的还是更小的?
  • 24. 如图所示,斜面长5m , 高1.5m , 把重800N的物体匀速从底端推到顶端。

    (1)、如果斜面是光滑的,把物体推到顶端用时100s , 求所用推力的大小及推力的功率;
    (2)、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300N , 求斜面的机械效率和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