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到第22题后的表格内,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 1. 奕䜣给咸丰的奏折中写道:“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臣等登高瞭望,见火光至今未息,痛心惨目,所不忍言!”奏折中的“夷人”指的是( )
    A、英国人、美国人 B、美国人、法国人 C、英国人、法国人 D、俄国人、日本人
  • 2.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事变
  • 3. 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必须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目的是( )
    A、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广泛传播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D、要掀起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 4. 我国打捞出的致远舰舷窗残骸,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
    A、平壤陷落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 5. 爱国华侨谢张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此图反映了( )
    A、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 6. 这次战争的对手是中国人一直看不上眼的小国日本……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蒙受到难以承受的耻辱与刺激。他痛感国事危艰、危亡在即,“若不□□□□,社稷难资保守”。“□□□□”应是( )
    A、禁绝鸦片 B、实行洋务 C、变法图强 D、签订条约
  • 7.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扩大鸦片贸易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日本割占中国台湾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 8.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在中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 B、给予列强领事裁判权 C、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9.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据此可知,其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百日维新的措施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 10. 北洋政府时期,有首民谣道:“军阀混战日延长,工农群众苦难当。到处兵灾和战祸,几多家破与人亡。”此民谣揭示了北洋军阀统治的( )
    A、原因 B、危害 C、经过 D、实质
  • 11. 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12.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些口号表明五四运动具有( )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 13. 手抄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意义”一栏的标题应为( )
    A、开天辟地 B、星星之火 C、生死攸关 D、转危为安
  • 14.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 15. 江西民谣唱到:“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该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古田会议 C、会宁会师 D、中共七大
  • 16.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某校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应选择的路线是( )
    A、瑞金—吴起镇—遵义—会宁 B、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C、井冈山—遵义—会宁—吴起镇 D、井冈山—会宁—遵义—吴起镇
  • 17.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 18. “莫愁湖畔跑狼犬,夫子庙前行恶魔。满地冤魂三十万,冲天怒气怼东倭。”诗句描绘的事件发生在( )
    A、延安 B、广州 C、南京 D、重庆
  • 19.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全民族团结抗战
  • 20. 有报社对某战役发表社论:“(1940年)在全国各战场相当沉寂的今天,华北出击胜利是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的地位”。社论所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 21.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意和谈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 22.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由此,中共中央决定( )
    A、进行战略防御 B、展开战略进攻 C、发动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阅读每题材料,完成问题要求。每题14分,共56分)

  • 23. 材料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不断沉沦。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在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奋起进行反抗斗争。晚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出台,但是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1)、举出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的史实(举出两例)。这些史实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2)、晚清时期提出“救国方案”的社会各阶层分别是哪些阶层?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24.  材料一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行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三 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的史实分别发生在哪一重大事件期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史实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3)、据以上材料,归纳民主革命时期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 25. 材料一 1816—1927年上海人口统计表(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以后,上海的城市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上海集中了众多的洋行。银行等商贸纺织和机构。形成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等民族资本工厂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与哪两个条约密切相关?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请举近代发生上海的史实一例,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26. 材料 中国历史大事记(局部)

    序号

    时间

    事件

    1

    1851—1864年

    历时14年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2

    1898年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失败了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

    1924年

    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6

    1928—1930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7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坚持北上抗日

    8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

    1949年10月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由材料可见,1—3和4—9所列革命行动最终的结果分别是什么?4—9所列革命行动的领导力量是谁?
    (2)、由材料和以上问题,可以得出什么观点?提取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