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 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探源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其间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摘编自智春丽《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材料二:

    生活中,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但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摘编自何冠军《语言的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语言资源库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引起了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 B、中国语言资源库使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丰厚了文化资源,也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C、甲骨、金石等上面的古文字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融合,能使我们的语言文化有机会在数字时代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D、语言和行动相辅相成,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离不开我们对语言力量的重视,以及行动上的“有恒”“有格”“有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见解提示我们可以从古文字里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奥秘。 B、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它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可以使人们感知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C、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中可以了解各地的方言、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特色。 D、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或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都会导致语言的力量被轻视、沟通的艺术被忽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及其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结尾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语言于整齐有序中见变化,严谨深刻中显生动。 B、材料二第二段综合运用了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具体有力。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其中第二、三两段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语言为核心论题展开论述,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4)、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保存与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下面的演讲是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2.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做大哥的人(节选)

    巴金

    接着五四运动发生了。我们都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他买了好些新书抱回家。我们(我们三弟兄和三房的六姐,再加上一个香表哥)都贪婪地读着一切新的书报,接受新的思想。然而他的见解却比较温和。他赞成刘半农的“作揖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他把这种理论跟我们大家庭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

    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依旧顺应旧的环境生活下去。顺应环境的结果,就是使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社会、旧家庭里他是一位暮气十足的少爷;在他同我们一块儿谈话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了。这种生活方式是我和三哥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因此常常责备他。我们不但责备他,而且时常在家里做一些带反抗性的举动,给他招来祖父的更多的责备和各房的更多的攻击与陷害。

    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听说他曾经被一个婶娘暗地里唤作“承重老爷”),便成了明枪暗箭的目标。他到处磕头作揖想讨好别人,也没有用处;同时我和三哥的带反抗性的言行又给他招来更多的麻烦。

    我和三哥不肯屈服。我们不愿意敷衍别人,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主张,我们对家里一切不义的事情都要批评,因此常常得罪叔父和婶娘。他们没有办法对付我们,因为我们不承认他们的威权。他们只好在大哥的身上出气,对他施加压力,希望通过他来使我们低头。不用说这也没有用。可是大哥的处境就更困难了。他不能够袒护我们,而我们又不能够谅解他。

    有一次我得罪了一个婶娘,她污蔑我打肿了她的独子的脸颊。我亲眼看见她自己在盛怒中把我那个堂弟的脸颊打肿了,她却牵着堂弟去找我的继母讲理。大哥要我向她赔礼认错,我不肯。他又要我到二叔那里去求二叔断公道。但是我并不相信二叔会主张公道。结果他自己代我赔了礼认错,还受到了二叔的申斥。他后来到我的房里,含着眼泪讲了一两个钟头,惹得我也淌了泪。但是我并没有答应以后改变态度。

    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他一个人平静地代我们受了好些过,我们却不能够谅解他的苦心。我们说他的牺牲是不必要的。我们的话也并不错,因为即使没有他代我们受过承担了一切,叔父和婶娘也无法加害到我们的身上来。不过麻烦总是免不了的。

    他的内心的痛苦已经深到使他不能够再过平静的生活了。在他的身上偶尔出现了神经错乱的现象。他称这种现象为“痰脖”。幸而他发病的时间不多。

    (选自《巴金自传》,有删改)

    文本二:

    逃婚

    巴金

    他只去找觉新商量。他开口就说到正题,问道:“事情究竟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据我看没有办法了。”觉新忧郁地说。

    “你真是想尽办法了?”他绝望地问。

    “是的。”

    “那么你说我现在应该怎样办?”

    “你应该怎样办?你的心事我也晓得。然而我实在没法帮忙。我劝你还是顺从爷爷吧。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只有做牺牲者的资格。”觉新慢吞吞地悲声说,他差不多要掉眼泪了。

    觉民冷笑地接连说了两句:“好个无抵抗主义!好个作揖主义!”头也不回地走出房去了。他心里想:“还是跟三弟商量去!”

    “反了!居然有这样的事情!你去把老二给我找回来!”祖父看见觉新进来就沉下脸大声对他说,弄得觉新莫名其妙。

    “他敢不听我的话?他敢反对我?”祖父喘了两口气,接着挣红脸断续地说:“他不高兴我给他定亲?那不行!你一定把他给我找回来,让我责罚他!”

    觉新唯唯地应着,他已经明白一半了。

    “这都是给洋学堂教坏了的。我原说不要把子弟送进洋学堂,你们总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连老二也学坏了,他居然造起反来了。……我说,从今以后﹐高家的子弟,不准再进洋学堂!听见了没有?”他说了又咳嗽。

    “是,是。”觉新答应着,他惶恐地站在那里,祖父的每一句话打在他的头上,就像一个响雷。

    出了祖父的房间,觉慧第一个开口,他说:“大哥,二哥有一封信给你,到我屋里去看吧。”

    “你对爷爷说了些什么话?你为什么不先告诉我,就跑去对他说?你真笨!”觉新抱怨觉慧道。

    “笨?我正要叫爷爷知道!我要叫他知道我们是‘人’,我们并不是任人割宰的猪羊。”

    觉新明白这些话是对他发的,他听起来有些刺耳,刺心,但是他也只好忍受。他说不出他的苦衷。他知道他纵然诚恳地向觉慧解释,觉慧也不会相信他。

    他们两个人进了觉慧的房间,觉慧把觉民的信交给觉新,觉新几乎没有勇气读,但是终于读了:“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我要和旧势力奋斗到底。如果你们不打消那件亲事,我临死也不回来。现在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望你念及手足之情,给我帮一点忙。觉民××日,夜三时。”

    觉新读了信,脸色变白,手颤抖着,让信纸飘落在地上,口里喃喃地说:“叫我怎样办?”过后又说:“他太不谅解我了。”

    “你究竟打算怎样办?现在不是谅解不谅解的问题。”觉慧严肃地说。

    觉新好像受了惊似的突然站起来,短短地说:;“我去把他找回来。”

    “你找不到他。”觉慧冷笑道。

    “找不到他?”觉新含糊地念着这句话。

    “没有一个人晓得他的地址。”

    “你一定晓得他的地址,你一定晓得!告诉我,他在哪儿?快告诉我!”觉新恳求道。

    “我晓得,但是我决不告诉你!”觉慧坚决地答道。

    “那么你不相信我?”觉新痛苦地说。

    “相信你,又有什么用处!你的‘无抵抗主义’,你的‘作揖主义'只会把二哥断送掉。总之,你太懦弱了!”觉慧愤激地说,他在房里大步踱起来。

    觉新处在这种困难的情形里,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他本来想承认觉民的举动是正当的,然而他无法帮忙觉民;他不但不能帮忙,反而不得不帮祖父压迫觉民,以致觉慧也把他当作了敌人。找不回觉民,无法应付祖父;找回觉民,又无以面对觉民;而且事实上他又不能把觉民找回来。觉民是他的同胞兄弟,他也爱觉民,并且父亲临死时曾经把弟妹们交给他,要他代替父亲教养他们。现在觉民的事情弄成了这样,他怎么对得起父亲?他想到这里,只好躲在房里同瑞珏相对流泪。

    (选自《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我”和三哥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青年,“我们”不认可大哥的权威,不但常常责备他,还给他招来许多烦恼。 B、文本一中,面对婶娘对“我”的污蔑,大哥想让“我”赔礼道歉,还请二叔主持公道,这体现了大哥顺应旧环境生活的一面。 C、文本二中,觉民给觉新的信中交代了觉民逃婚的原因,体现了觉民思想意识的觉醒,表明了觉民争取婚姻自主的决心。 D、文本二中,“沉下脸”“喘了两口气”“挣红脸断续地说”“说了又咳嗽”等细节表现了祖父对觉民进洋学堂学习的不满。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以“五四运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开篇,为后文写“我”和三哥在旧家庭里做出的带反抗性举动做了铺垫。 B、文本一中描写大哥“暮气十足”是为了与“我”带反抗性的举动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对大哥生活方式的不满。 C、文本二结尾处独白与《哈姆莱特》中哈姆菜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相似,都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D、两则文本都以描写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用语热烈、明快而朴素,体现了巴金一贯的语言风格。
    (3)、文本一中的大哥与文本二中的觉新性格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文本二以“逃婚”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A固B拥雍州之C地D君E臣固守F以窥G周室H有I席卷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敲扑,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扑”,短的叫“敲”。此处“敲扑”代指严酷的刑罚。 B、黔首,先秦时期对百姓的贱称。当时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C、陶朱,即范蠡。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用“陶朱”来代称富人。 D、万乘,即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统治各国,消灭了各诸侯国之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又继续向南向北扩大版图。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残暴的方式统治人民,他的声威传遍了天下,以致在他死后,边远的地方还能感受到他的余威。 C、曾经横扫诸侯国联盟的秦军,面对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的陈涉及其领导的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的起义军,反被一击成溃。 D、作者从领袖地位,作战能力、军队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文章极力铺叙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开门见山,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B、“石破”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C、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D、诗歌形象鲜明,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处欧阳修以点睛之笔,阐明写作此篇并不单是针对伶人而言,而是为了警示后世“”。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3)、高适《燕歌行并序》中“”两句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了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月光透过路边的枝丫,毫无保留地倾泻一地,像刚洗涤后的绸缎,柔柔的,像婴儿的皮肤,滑滑的。抬起头,看到的依然是月亮那亲切而柔和的面庞。此时,因身心都被月光包裹,便感觉不再寒冷。月光里总夹杂着乡愁的味道。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可以辗转于江湖之中,可以承受①____的劳苦,可以借酒消愁,却难以割舍月光带给他们的情怀。那澄澈如水的月光,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他们的心弦。所以,连②____的李白也不禁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连豪迈潇洒的苏轼也敌不过“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伤;连林清玄也愿温一壶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他们珍藏月光,珍惜这撩人心绪的千古绝唱,因为只有月光能听懂他们的心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月光透过路边的枝丫,倾泻一地,像刚洗涤后的绸缎一样柔,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滑”,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受君子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贵族精神的流风余韵的影响,中国早期的一些战争注重礼仪和道义。特别是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多为争霸,而非后世的灭国之战,战争的杀伤程度和酷烈程度相对有限。战争的双方都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因此,①____,如下战书、接待对方使节、商讨参战人员数量和作战地点,时间等。

    晋楚争霸时,晋文公为感谢楚王当年对自己的恩情,遵守自己曾许下的诺言,主动退避三舍,然后才发兵作战,最终在城濮之战中战胜楚军,②____。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率先第一步占据有利位置;可以完全在对方渡河时出击,但他坚持等对方队列渡河后再出击,最终影响战败。回国后,大臣和国人都责备宋襄公,但他仍认为自己不乘人之危是正确的。

    在世界其他文明中,③____。如亚历山大东征时,为了“荣誉地取得胜利”,拒绝夜间偷袭大流士的军队。大流士却因为害怕被偷袭,而命令士兵夜间不休息。这一决定使本来占尽优势的波斯士兵在疲劳、恐惧中被拖垮。等黎明时,亚历山大率领精力充沛的军队大举进攻波斯,波斯军队很快便陷入了混乱。

    (1)、下列句子中“特别”和“特别是在春秋时代”中的“特别”,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座佛塔与别处不同,是一种特别的样式。 B、新来的同学长得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的。 C、散会之后,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研究问题。 D、他十分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去郊游。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元素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在亚运会的标志设计上,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毛笔隶书字体,将“薪火”两个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次,在各个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中,也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和书法装饰,如龙凤呈祥、福字等,这些元素既增添了场馆和设施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中国对亚洲各国友人的热烈欢迎。此外运动会项目也采用了篆书的设计风格。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以颜体楷书写就的各代表团的中文名称端庄大气,展现了传统书法之美,传递了华夏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