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月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劫《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深刻影响了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创作,而不约而同的模仿又间接导致人们对作品同质化的忧虑。 B、在拉美一些作家看来,受近代文明的冲击,拉美人民在民族觉醒独立的过程中充满艰辛,魔幻文学能展现他们的心灵历程。 C、就文学的价值而言,小说能够书写一个民族的心灵寓言,而诗歌只能抒发个人的情怀,因而小说的价值要高于诗歌。 D、中国作家想要去同质化,就不能对马尔克斯等大师亦步亦趋,而是要保持适当距离,必须对自己的创作保有自觉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一些拉美作家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无穷的创造力和拉美人民的生命力,这力量突破并挑战着小说传统的阅读方式。 B、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充分借鉴了《百年孤独》,这足以表明60年代的拉美经典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划时代意义。 C、莫言注重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他摒弃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而创造出"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魔幻"是一种文学创作技法,有利于作品更好地展现相应的思想内容,但是只重"文"而忽略"质"的创作容易走入困境。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时间为轴线,详细地阐释了拉美文学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并指出拉美文学与拉美民族独立斗争有紧密的联系。 B、材料一通过列举《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小镇居民对火车看法的例子,指出"魔幻"的内涵就是欠发达、尚未祛魅的状态。 C、材料二指出,中国作家要学习国外的写作经验,也要从传统经典文学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两者兼顾必然会创造出大量佳作。 D、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了中国新时期作家受马尔克斯影响进行魔幻写作时出现的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20世纪60年代后拉美小说的主要特征。
    (5)、根据材料解释"和而不同"创作理念的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魔幻文学创作的启示。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

    “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头痛。”“赶快回床上躺着去。”“不,我没事儿。”

    “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

    “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对

    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漠不关心。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感觉怎么样,宝贝儿?”我问道。“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

    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

    “怎么不去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我还是醒着好。”

    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

    “没有什么可心烦的。”“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夹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摔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

    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

    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

    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测了他的体温。“多少?”

    “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

    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

    “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喝点水,把药吃了。”

    “您觉得这有用吗?”“当然有用了。”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我还能活多久?”

    “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

    “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原来自早上九点起,整整一天时间,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哦。”他说。

    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文本二:

    乙亥年三月的一天,红军从马门路过,每个人穿的是灰色衣服。大队伍走过后,我砍柴回来,天快黑了,走到马门关时,看见一人坐在离路边不远的岩石下。

    我就问:“是哪个?”那个人就抬起头来说:“是我。”我一看,是个红军,有十七八岁的样子。

    我接着说:“你一个人在这里做哪样?”说:“我生病走不动路掉队了。”我看他病得厉害,就说:“天都快黑了,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好,到我家去吧!”他答应了,我扶着他慢慢地走。到家后,我弄饭给他吃,是苞谷饭,他吃得很少,又做了一碗红稗面汤粑给他吃。和他谈时,听他的口音像是湖南人,很多话我都听不太懂,后来,我抱了一捆谷草铺在火炉边,他很快就在谷草上睡着了。为了不让他被抓走,我去找寨上的一些人商量,大家听说是一个生病的小红军,都很同情。天快亮的时候,我把他送到杨文昌家背后的一个岩洞里去住。我们马门寨大家都很关心这个生病的红军,轮流给他送饭送水,有的人家洗衣服,山上杨梅熟的时候,还摘杨梅给他吃。一个月后他的病好多了,头发很长,我就烧了一盆热水,帮他理发。后来,有的人家在吃饭之前就拿着碗站在门口做暗号,让他见后就来吃饭。亲自给这个红军战士送过饭的人,有杨文英和他的兄弟杨文才等人。

    小红军战士的病好以后,常到寨上各家去玩,有时还到私塾杨顺贵家去看学生读书。他同乡亲们处得很好。这个红军战士姓刘,名字记不起来了。约住了三四个月时间,才离开马门。他临走时,挨家挨户地道谢,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杨志平想挽留,他不同意,一定要走,就给他换了一套便衣。我没有什么,只拿了一把煮熟的干笋子和一根扁担送他。这样,别人看见了以为他是挑担子的,他走的时候我送到野猪关,指点他往大瓦苗方向走。后来的情况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选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红军在黔南》(根据李怀昌、胡庆麟1983年4月22日采访整理)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B、开头父子间的一段对话,中间省去了许多诸如“我问道”之类的过渡语,使得对话更加真实和接近日常生活,但这与“冰山原则”无关。 C、小说短小精悍,叙事简洁连贯,通过对小男孩面对死亡时表现出来的冷峻,呈现出的忧郁基调,烘托出海明威作品一贯所表达的硬汉形象主题。 D、小说结尾“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原来误会消除后小男孩竟撒娇,至此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标题“一天的等待”,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文本一对三处“盯着床脚”的眼神描写,直接呈现出小男孩由紧张绝望到轻松的心路历程。 C、文本二提及给小红军送过饭的,“有杨文英和他的兄弟杨文才等人”,意在突出文本真实性。 D、文本二“汤粑”“摆谈”“寨上”等词语,体现出鲜明地域特色,契合回忆录质朴语言风格。
    (3)、小说中间写到父亲外出打猎的场景,请从情节结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的叙述功用?
    (4)、这两个文本均有小男孩生病的内容,因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乙酉,(宋徽宗)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圣降临视见记》。癸丑,诏:“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及所至,委监郡守搜访。”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徽号宝册。丙申,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蔡京等奏甘露降侍郎厅,延福宫所奏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枝连理。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馀嘡盘旋云霄之上。”京又奏有仙鹤数万嘡蔽空飞鸣。又奏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货粜.所收数十万石。又奏穰县生瑞谷,安化县生芝草,都计五万本。蔡京导主上酷好祥瑞。自古物以罕见为奇,岂有芝草五万本而仙鹤数万嘡,竹生米数十万石以为祥瑞?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上在藩潜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及即位,谦恭雅尚,崇宁中,始命官访古图牒宫中。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使命伯氏俾朱勐密取江、浙花石,其初得小黄杨木三株,以黄帕覆之而进也,上大喜异。每花石至,动数十舟,号成纲矣。勐之纲为最,延福宫、艮岳诸山皆仰之。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二: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猥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逸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责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 , 故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本纪二十二·徽宗四》)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有三个部分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古人君A玩物B而丧志C纵欲而败D度E鲜不亡F者G徽宗H甚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与之对应的是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晦”。 B、粜,“卖出粮食”之意,与“籴”相对,古代有专门的店铺,可进行粮食买卖。 C、崇宁,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一,“一边、一方”之意,与《五石之瓠》中“能不龟手一也”的“一”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徽宗信奉道教,下诏遍求道教经书,进献册封道教神君徽号的宝册,后又修建道观,塑造神像。 B、宋徽宗在位期间,多次天降祥瑞,万鹤齐鸣,芝草生出,竹生石米,君臣大喜。 C、宋徽宗即位后,官员投其所好,进献大量的花石,运送船只多达几十条船,极奢侈。 D、材料二通过列举召公告诫武王的例子,对宋徽宗放诞做法进行否定,并警醒人君以之为戒。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

    ②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5)、请结合材料概括宋徽宗失国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1)、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 D、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都由事至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强调所有人都要注重个人修养的两句是“”。
    (2)、苏轼《江城子》中,“”的情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不妨用“”来激励自己,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暗流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疯狂封锁、极限施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抑或与“台独”等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需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要以行动告诉那些国家、那些势力,“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要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 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第二段“我们坚信:”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志们、朋友们:...... B、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D、今日主题:爱是什么?
    (2)、文中画横线句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句歌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请分析这两句歌词的音韵和谐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民族自抗美援朝胜利以后迎来了由贫弱到富强的伟大飞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        ,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                ,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阅读上面的内容,找出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并分别用两个四字句概括。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澡边玩手机的经历……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同样在高二忙碌的你,对“倍速生活”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