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部分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古人称铜为金。甲骨文中被解释为“金”字,“金”上部坩埚形状,下部为器物范中通道,像以火熔铸以成铜之意。该字的构成可以用于研究商代的( )
①社会治理②冶炼工具③青铜器物④文字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历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烧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铸刑书”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 B、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 C、《左传》的历史记载一定客观真实 D、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3. 下图是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的重要内容。据此可知秦代( )◇货币管理,以及各类货币折算比例
◇财务出纳记账方式
◇官、民间债务偿还办法
◇官吏享受的物质待遇
◇官府财务保管和废旧物资的处理
A、重视保护民众私有财产 B、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注重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D、拥有完备国家治理体系4. 汉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大臣晁错上书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大规模移民屯戍。武帝这一举措( )A、有利于推动西北开发和农业区扩展 B、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C、保障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D、大大加重了汉中央政府的财政开支5. 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阅”( )A、旨在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导致人口数量增加 D、配合推行租庸调制6. 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 名。对此的认识是( )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 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 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7.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卖主)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当时货币(法定交易要求使用纸币)已经大为贬值,土地拥有者不同意,因而成讼。法官胡颖认为“法意、人情,实同一体”,最终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赎回。上述史料说明( )A、当时纸币保值效果要高于铜钱 B、法官司法审理中注重礼法结合 C、撰书作者并不认可法官的判决 D、反映了南宋法制状况混乱不定8. 元朝疆域辽阔,对内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对外联系广泛。关于元朝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①甘英出使大秦并抵达西亚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了行省
③前往欧洲的海陆通道畅通④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当地社会矛盾复杂尖锐处理困难 B、基层自治在社会治理中地位重要 C、当地宗族势力妨碍国家政权管理 D、国家政权对乡村控制力十分薄弱10. 清代州县衙门大堂前均立有戒石碑,上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易虐,上天难欺”。州县官坐堂时抬头即可看到上述文字。戒石碑的用是( )①警示官吏奉公守法②借助道德约束吏治③有效杜绝贪赃枉法④保障监察严密有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清人笔记《养吉斋余录》中记载当朝事:“以各色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下列记载与此同一时代的是( )A、“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B、“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D、“将人丁摊入地亩,统归地亩条编”12. 下表是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概况,由此可知(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常平仓制度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慈善
组织
辅助,明清兴起
助学、助丧、施医、济贫等
A、政府救济目的在于防止贫困 B、社会救济逐步形成多样化局面 C、社会救济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D、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优抚体系13. “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之一,即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实现最后的目标,即( )A、政党政治 B、法律治国 C、主权在民 D、平均地权1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贯考绩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 )A、较为系统完善并得以全面实施 B、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性 C、选官制度化并杜绝了腐败现象 D、组织严密保证了政府的效能15.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①领导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④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 下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史实
史论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
社会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等大批全国劳
动模范
“五讲四美三热爱”取得突出成效
D
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
神力量
A、A B、B C、C D、D17. 观察并分析“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以中法建交为标志,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C、中美建交后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超过以往总和 D、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18. 1999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其内容有如下表格内容。这体现了人民币发行的原则是(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从事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A、经济发行 B、系列发行 C、集中统一 D、计划发行19. 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 )A、赞扬社会遵从道德 B、提倡追求生命权力 C、歌颂司法体系公正 D、认为城邦利益至上20. 关于古代到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6世纪编撰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②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③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行政独立并强调个人权利
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不仅强化了教会的控制,也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主掌握自己庄园法庭的司法权。由庄园主、管家、僧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的色彩 B、继承了古希腊的村社自治 C、具有相对的独立主权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的地位22.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其中第39条明确了“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由此可见《大宪章》的颁布( )A、否定了封建主的特权 B、一定程度限制了王权 C、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 D、推动专制王权的产生23. 下图是“物种大交换”示意图,其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促进人口增长②推动了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
③高产的粮食作物是早期洲际贸易的主要商品④直接推动了欧美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4.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参会各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同时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该和约( )①承认了主权国家间平等的原则
②否定了教会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③强调了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④申明了对违约者集体制裁的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 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大西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 B、太平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 C、地中海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 D、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26. 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 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27. 英国于1802年颁布了第一部《工厂法》并不断调整。结合下表内容得出的认识是( )1802年
对童工的工作时长、教育、工厂卫生条件做了限制,还规定任命两名
工厂视察员监督法令的实施
1833年
规定工厂童工每工作日需接受2小时教育。政府任命工厂视察员,有权监督工厂在童工年龄和教育有无违法行为,并可对违令者处以罚金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将自愿性工厂视察制改为集中检查制度。工厂视察员的管辖范围从1867年的3万家工厂增加为1871年的11万家工厂
1901年
规定工厂视察员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可随时进入工厂中的任何部门
①《工厂法》保护童工条款推动英国教育发展②工业革命中低龄雇佣及超时劳动等问题明显
③工厂视察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范围权限扩大④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放任政策转为干预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 美国自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影响总统的决策”。据此可知,美国( )A、文官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B、总统立法权力受到制衡 C、职业文官政治影响力大 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29.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主张改变福利基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将个人自助和社会互助结合起来,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这有利于A、改变德国经济发展结构 B、促进保险行业私有化改革 C、扩大福利政策覆盖范围 D、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3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
生产者,逐渐开始定居生活
定居生活是农业、畜牧业出现的基础
B
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中国丝绸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中国丝绸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贸易物资
C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
际货币体系,明确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D
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高度发展
解决了人类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问题
A、A B、B C、C D、D二、本部分共4题,共55分。
-
31. 制度与时代
材料一汉朝从武帝(设立中朝)以后,宰相就渐渐失其实权……(曹)魏朝建国之初,置了一个秘书省(后改为中书省),于是中书亲而尚书疏。南北朝以后,因侍中(门下省负责人)常在禁近,时时参与机务,于是实权又移于门下省。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机要是在中书、门下省的,尚书不过执行政务罢了。到唐朝,就用三省的长官作为丞相,中书面授机务,门下省掌封驳,尚书承而行之。中叶以后,所谓翰林学士,和天子十分亲近,又渐渐的握起实权来……明清时期的殿阁,也不外此理。
——吕思勉《大中国史》
材料二科举夙(一贯)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核心)。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依据材料一,归纳从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并任选两个时期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该奏折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相关作用。32. 变迁与治理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山西商人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省内一些地方“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时人描述,山西洪洞县百姓的日常生活由原来的“男女率耕织”、“士务实学”变为“机杼城市不闻”、“里巷鲜弦诵之声”,劳动、学习占时缩短,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加。
洪洞县风俗的变化,使得地方官府大力推行乡约,“严禁华丽”,以期移风易俗。一些大姓进行宗族建设,强调祭祖要恪守礼仪,婚礼则需以白银作为礼金预送给亲家,讲礼仪渗入社会生活。
——摘编自常建华《日常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三探》
材料二: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终于成为现实。
社会改革也如火如荼,政府用立法手段纠正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通过《公共卫生法》、《工人住宅法》、《工厂与工作场所法》等法律,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工作时间等进行规范。
英国一向不过问教育,甚至把学校看成是一种“产业”,应该放任自流让私人经营,使教育制度十分混乱,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1870年,政府通过《教育法》,规定由地方政府建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建并管理公立学校,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该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明代社会变迁。(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改革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33. 民族与国家材料一 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
事件
1431年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
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34. 新兴与发展材料一 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于1981年率先提出了“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s)概念,以进步、发展与活力来概括发展中国家中那部分发展较好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中国学者经过综合测算甄选,界定新兴市场国家为30个,简称为“E30”。
新兴市场国家分布示意图(E30,图中阴影部分)
不同类型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全球占比(%)
年份
1998—2002
2003-2007
2008-2012
2013
2014
2015
发达国家
55.37
51.23
45.02
42.10
41.48
41.06
新兴市场国家(E30)
35.34
38.96
44.60
47.39
48.03
47.31
——胡必亮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中国“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
——编自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E30的地区分布特点。概括其GDP在全球占比的变化趋势。(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过若干高峰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