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 1. 小关同学在澄碧湖公园湖畔散步时,看到了湖中的鱼,其实是光的 所形成的鱼的虚像,像的位置会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些。(选填“深”或“浅”)
  • 2.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 3. 小庆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其原因是由于晶状体的改变使像成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物体。矫正时应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 4.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 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 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 5. 物理学中,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比水多了一个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过程。
  • 6. 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分别在不同温度时所呈的状态:(1)237℃的锡 ;(2)﹣119℃的酒精 。(1标准大气压下:锡的熔点232℃,沸点2260℃。固态酒精的熔点﹣117℃。)
  • 7. 立冬后气温骤降,小黄同学发现家里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侧”或“室外侧”)。
  • 8. 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半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将  , 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 两块实心铁,其体积之比为3: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质量之比为 
  • 10. 现有由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9g、60g,体积分别为43cm3、12cm3则空心球是 , 合金材料的密度是 g/cm3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 11. 一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体课本的质量约为( )
    A、2.5g B、25g C、250g D、2500g
  • 12.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 13. 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 14.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 15. 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1kg的水和1kg的冰的密度相同 B、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D、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甚至爬行的姿势撤离,是因为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 16.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 )
    A、自行车的车架 B、新型消防服 C、输电导线 D、便携式水果刀
  • 17.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 18.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三、计算题(共26分.19题8分,20题8分,21题10分)

  • 19.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黄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的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制如图所示液体的m﹣V图像

    (1)、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2)、体积1.2L的该液体质量为多少kg?
    (3)、质量为0.5t的该液体的体积为多少m3
  • 20. 小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当u=15cm时,v为多大?此时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小关同学又想测量蜡烛的像移动速度,于是将该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乙所示。他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接着蜡烛以0.03m/s的速度向右移至30cm刻度线处,求光屏移至哪条刻度线处时
  • 21. 小庆同学开展家庭实验,实验的情景如图甲、乙、丙、丁所示,请仔细观察,水的密度用ρ表示)

    求:

    (1)、壶盖的质量;
    (2)、壶盖取出时,带出水的体积;
    (3)、壶盖的密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 22.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学科。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之一是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如图甲所示是小关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①;②
    (3)、如图乙体温计的读数是 ℃。
    (4)、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 如图丙所示,小关同学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后,开始测量硬币的质量,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
  • 23.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位置时得到像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的性质方面相同的有个;当把蜡烛由A移到B位置,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这表明像距变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15cm(选填“>”、“<”或“=”)。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类似于(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 24.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请回答: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1)、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最好使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前,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小菲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a)、(b)所示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3)、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4)、从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
    (5)、实验过程中小菲不小心碰到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感觉很烫。于是,小菲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有小水珠出现(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 
  • 25. 小庆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他想测量某品牌酱油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是他在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烧杯质量时的场景,请指出他操作的不当之处 

    (2)、纠正错误操作后,小庆同学重新调节天平水平平衡后,他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g;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 如图乙所示,总质量m1g;③将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V;④酱油的密度ρ=kg/m3

    (3)、【交流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小庆同学想到以上实验过程中(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他重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待测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酱油的质量m2

    ④酱油的密度ρ=(用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4)、【拓展】由于马虎,小庆同学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拧紧盖子的空瓶质量m1

    ②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拧紧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2

    ③用另个塑料瓶  , 拧紧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子和酱油的总质量m3

    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用ρ及测量量的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