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月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级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整理和阐释中国文化典籍的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承担的“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2)、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和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3)、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
  •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

    还有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里是儿时挖掘的沙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

    冷夜的巉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到巉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年2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表现出了大海富于变化,给人带来感叹与联想。 B、“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写出了大海的包罗万象,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C、贝壳撒在山坡上,海燕疾飞在暴风雨中,象征了人们面对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勇敢地反抗并与之搏斗的不屈的意志。 D、最后一节欲扬先抑,揭示出无论大海多么虚伪,多么残暴,人生中沉沦的痛苦都只是暂时的,苏醒的欢欣才是永恒的道理。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运用比喻、顶真、回环的修辞,揭示了大海与生活的相似性。 B、“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是动与静的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 C、第三节呼告大海,第四节呼告生活,这两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第二节的最后两行诗句挽结在一起。 D、“哪里是儿时挖掘的沙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运用设问手法,表现了作者回忆儿时、青年时期美好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3)、如何理解“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骄傲我的心”中的“寂寞”和“骄傲”?
    (4)、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和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天!”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赐钱二百万葬 举贤自佐 B、惶恐饮药死 人不仁,如乐何 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天 为之未有 D、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践华为城,河为池
    (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②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5)、请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②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B、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所写的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C、颈联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宏大明丽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 D、“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这句交代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
    (2)、本诗颔联是怎样表现作者的辞官归隐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情谊,互诉衷肠,《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与思妇互相望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希望随着月光去照耀对方,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有意思相近的表达“。”
    (3)、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由此衍生出了独特的“酒文化”。《归去来兮辞》中陶潜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生产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一些商家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以表示①  , 特别是暗示家长,把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儿童② 

    国家药监局提示,化妆品是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因此,化妆品不是为食用而设计的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如偶尔少量从口唇部摄入化妆品,像口红、唇膏等,也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儿童把化妆品误当作食品③  , 则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如出现不适症状,还应及时就医。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较小的摄入量,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 B、因为这种摄入量较小,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 C、因为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这种摄入量较小 D、这种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是较小摄入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在网上教做饭的众多短视频中,有两位退休的“老饭骨”备受关注。两位师傅不仅收获了全网过千万的粉丝,更被网友尊称为国宴大师

    面对年轻且活跃的用户群体,两位师傅坚持“传承技法、毫无保留”的初衷,将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一点一滴地____到年轻人的手上,唤起了国人的共鸣,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看似平常的一餐饭一道菜承载着已根植千年的文化个性与传统:四季节气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的搭配、典故神话____的命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技法要求、宴饮待客之礼仪、食医结合的养生之道等等,无一不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____的和谐统一、富有生趣的理想追求。

    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因长远历史而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成就、审美风尚、中医营养等等,也因显著的地域差异而诞生了著名的“八大菜系”。

    传承文化不仅在于博大精深的大道理,也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堪称经典的传世佳作,也是日常生活的人间烟火。经历丰富的老饭骨一边满足年轻人的胃,一边填饱粉丝旺盛的求知欲,在灶台方寸之间,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明明白白,精准复刻传统美食,在饮食之间,咀嚼回味传统文化的美妙,细品来自人生阅历的感悟。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教授  耳濡目染  雅俗共赏  蕴藏 B、教授  潜移默化  脍炙人口  蕴含 C、传授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蕴藏 D、传授  潜移默化  雅俗共赏  蕴含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下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总要以“意”为核心,或颂扬,或讽刺,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生活侧面,从故事中提炼出意义。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 D、核物理学家于敏,隐姓埋名近三十载,因劳累过度,几度休克,与死神擦肩,醒来后却毅然走向“战场”。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整齐的句式与对称的结构,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而“土”却是乡下人的命根,出门在外,如果水土不服,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就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做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后。顽固和落后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还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