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朝( )
    A、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B、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政治清明、民族交融
  • 2.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下列材料说明这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统治者( )                                                                  

    唐太宗

    唐玄宗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韩休常力争,既退,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重视选贤任能 D、重视整顿吏治
  • 3.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说明唐太宗(  )
    A、没有实权 B、穷兵黩武 C、虚心纳谏 D、以农为本
  • 4. 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 5.  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励精图治,虚心纳谏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税、息干戈、省力役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才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 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当下我国政府正力争建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国理政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   )
    A、重视人才 B、厉行节俭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 8.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 9. 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文字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
    A、华夏摇篮 B、春秋霸业 C、大唐祖庭 D、隋朝统一
  • 10. 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 11. 唐太宗曾说: "吾居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D、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
  • 12.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人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一代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 13. 640年,灭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后,唐太宗不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 )
    A、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B、恢复了丝绸之路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促进了民族交融
  • 14.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   )

    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5.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0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16. 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 17.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 18. 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 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类别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材料三: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材料一中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唐朝人口变化的原因。
    (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郭沫若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理由。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语录。

    材料二: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部分统治措施。

    方面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增加科举考试科

    目,鼓励士人报考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

    选拔人才,爱惜人才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

    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 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材料三:开元初,唐玄宗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重用宦官高力士,提拔奸臣杨国忠。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说说隋朝的灭亡与唐太宗时期“天下无事”局面出现的联系。
    (2)、依次写出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名称,并根据上表分析武则天的统治与这两个盛世局面之间的关系。
    (3)、唐玄宗个人的转变给唐朝国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