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 1. 关于地球仪上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圆 C、不同度数纬线长度不一样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不变向前走,能回到原点
  • 2. 读两幅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
    A、①(60°S,105°W) B、②(70°N,100°E) C、③(20°S,80°E) D、④(30°N,90°W)
    (2)、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 B、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C、②③两地都处在北半球 D、两阴影区面积大小一致
  • 3. 图中虚线①②③④所示部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 B、 C、 D、
  • 4. 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
    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
  • 5.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6.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 7. 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灵渠 B、云冈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长城
  • 9.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 10.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各国共享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

    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连接亚洲和A(填大洲名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亚洲、A大洲和B(填大洲名称)紧密联系在一起。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①是海峡,穿过②运河,最终到达A大洲。

    (3)、 “一带一路”起于亚洲东部,该区域人口(填“稠密或稀疏”),其自然原因是
  • 11.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材料三: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一、二分别佐证了中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二,用史实说明秦朝破解两大“难题”之法?
    (3)、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卷五十四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社会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