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 1. 下列对长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cm B、物理课本长约为26mm C、一张课桌高约为2.5m D、普通新粉笔长度约为8cm
  •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 3. 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 4.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 5. 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6. 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 B、水凝固成冰,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C、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铝的密度是2.7×103kg/m3 , 表示1m3铝的质量为2.7×103kg/m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 7. 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 8. 播放由多个熟悉歌星联唱的公益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 我们能够识别出每一句是谁唱的,这是利用了他们各自声音的不同;公共场所建议戴上耳机收听,以免对别人产生干扰,这属于在减弱噪声。
  • 9.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的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发生形成的像。
  • 10. 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 11. 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 ;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2.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请问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此过程需要热(填“吸/放”).

  • 13. 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2,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若将甲切去 13 ,乙切去 34 ,那么甲和乙的密度比是
  • 14. 赵忠贤院士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他在2017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超导体(选填“能”或“不能”)用来制作白炽灯的灯丝。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材料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性。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 15.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图。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2cm26.03cm26.03cm ,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按图乙安装器材时,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3)、当三者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为的实像,生活中的透镜成像和此相同的是(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的环境应该(选填“较暗”或“较亮”)一些;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的像将向移动。
  • 17. 小丽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小丽找到的实验器材有:温度计、石棉网、装水的烧杯、酒精灯、分别装有蜂蜡和海波的试管,还缺少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
    (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8. 物理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小刚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处。随后发现如图1所示情况,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右”)调节;
    (2)、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犯了三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三个错误是指:(只需指出其中的任意一个错误即可)
    (3)、小明改正错误,正确操作,天平再次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小石块的质量是g
    (4)、接下来他们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4所示。步骤如下:

    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

    把小石块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

    则待测小石块的体积V=cm3;他们测得该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5)、小芳这组没有量筒,她用下列方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5)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0 ,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接着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石块的密度ρ=(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表示)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水,密度的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 19. 司机朝着山崖以20m/s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 , 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4s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40m/s. ,求:
    (1)、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
    (3)、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有多远?
  • 20. 一个巨大的石碑体积为403 , 因为其体积太大无法直接测量质量,所以我们从这块石碑上取一小块得样本的体积为10厘米3 , 质量为25克,求:
    (1)、这块大石碑的密度;
    (2)、大石碑的质量?
  • 21. 一只空瓶的质量为200g , 在瓶内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700g , 若将一颗质量为356g的铜球轻轻放入瓶内的水中,溢出水后铜球、瓶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996g(ρ=8.9×103kg/m3ρ=1.0×103kg/m3) 
    (1)、求瓶的容积;
    (2)、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3)、若该球为空心,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求水和铜球的总质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