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三年级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择优录取。

  • 1.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
    A、雪融化时会释放冷气 B、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空气的温度就会下降 C、雪在融化时温度是不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出了问题
  • 2. 打针时,护士为了让药粉快速地溶解在药水中,一般采用( )。
    A、将药粉和药水混合后加热 B、将药粉和药水混合后静置 C、将药粉和药水混合后进行摇晃
  • 3. 冬天的时候,小明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拧紧杯盖用来暖手,可到第二天他想换水时,怎么也拧不开杯盖了,原因是( )。
    A、杯内的空气收缩,把杯盖“吸”住了 B、杯子和杯盖被冻住了 C、杯内的空气膨胀,把杯盖“顶”住了
  • 4. 把橡皮泥捏成小狗,用纸折成飞机,冰融化成水,这三种物质变化的共同点是(   )。
    A、都改变了颜色 B、都改变了形态 C、都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 5. 水槽里装有水,如果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透明塑料杯罩着乒乓球往下压,这时乒乓球在哪个位置?( )
    A、 B、 C、
  • 6. 科学课上我们做了“热气球”,下列物品和“热气球”原理一样的是( )。
    A、滑翔伞 B、风筝 C、走马灯
  • 7.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气象数据。
    A、张衡 B、竺可桢 C、沈括
  • 8. 如右图所示是小科记录的12月29日的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最低气温是-3℃ B、这天是晴天 C、这天刮的是东南风-3~8℃
  • 9. 小华用自制器材收集降水,测量出水的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水共有1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
    A、18毫米 B、18克 C、80毫升
  • 10. 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试管外壁有水珠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温度是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水的温度是15℃
  • 11. 小强发现厨房里的油烟机往往装在燃气灶上方(如图),是为了( )。

    A、炒菜能照明 B、安装方便 C、炒菜时油烟会往上升
  • 12. 将一杯冰和一杯40℃的水混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冰只融化了一半,此时杯中水的温度是( )。
    A、20℃ B、0℃ C、无法判断
  • 13. 下列方法中,糖块溶解得最快的是( )。
    A、10℃,不搅拌 B、30℃,搅拌 C、50℃,搅拌
  • 14. 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 15. 盐叫做粗盐。粗盐里有泥沙等杂质,小丽设计了下图的三个实验。使用温度计测水温时,下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 16. 使用酒精灯时,下列提示不正确的是( )。
    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B、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 17. 滨州的冬天很冷,小明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北京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为-17℃。下表展示了三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若要测量北京冬天的气温,最好选择( )

    A、①号温度计 B、②号温度计 C、③号温度计
  • 18. 小科在书房看书时,能闻到厨房间妈妈烧菜的香气,这说明(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很轻 C、空气会流动
  • 19. 水结冰后体积会( ),所以人们冬天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上稻草、棉花等以防止水结冰。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 20. 空气、石块、水三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会流动 B、都有固定形状 C、都有质量
  • 21. 人们常常根据( )来区别晴天、多云和阴天。
    A、云量多少 B、降水量多少 C、风的大小
  • 22. 下面是12月25日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请你判断这天下雪的城市是( )。

    A、城市甲 B、甲城市乙 C、城市丙

二、牵线搭桥。

  • 23. 连一连

    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空气可以被压缩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

    热气球升到高空                压缩空气有弹性

    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         热空气上升

    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空气有质量

三、探究实践。

  • 24. 物质的溶解与分离。

    盐,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人称自然盐为“卤”,海水经过晒池,制得的食盐叫做粗盐。粗盐里有泥沙等杂质,小丽设计了下图的三个实验。

    (1)、把食盐和泥沙等杂质分开,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
    A、蒸发一溶解→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蒸发→过滤
    (2)、实验1中,杯底始终有一些粗盐,可能的原因是( )。
    A、搅拌还不够 B、杯中的水太少 C、食盐颗粒太大
    (3)、在实验3中,用来盛放食盐水的仪器叫。蒸发时,我们要用酒精灯的加热。
    (4)、实验3中,下列( )做法是错的。
    A、边加热边搅拌食盐水 B、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酒精灯 C、为节省时间,实验结束后马上用手拿出食盐观察
    (5)、小丽想在实验室分离另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他选择了实验2的装置。那么这两种物质可能是( )。
    A、沙子和水 B、酒精和水 C、白糖和水
    (6)、小丽准备用蒸发得到的食盐来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快慢”,唯一的不同条件是( )。
    A、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B、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C、一杯食盐放得多,一杯放的少
  • 25. 天气的研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把一个透明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杯底处的纸团没湿,这是因为
    (2)、如图2所示,用手指按压注射器活塞,发现注射器里活塞的位置向下移动,手指松开,活塞会 , 说明
    (3)、用“O”表示空气微粒,下图能解释注射器向下压活塞后的现象的是( )。

    A、A B、B C、C
    (4)、如图3所示,天平的左端放了一个皮球,右端放了一些绿豆,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把右盘中的绿豆拿掉一半,此时天平( )。
    A、绿豆一端会下沉 B、仍旧保持平衡 C、皮球一端会下沉
    (5)、如图3,做“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时,小明往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测得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10粒绿豆的质量。接着,他又打入了10筒空气,那么他可能需要在另一端增加( )粒绿豆,才能使天平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A、5 B、10 C、20
    (6)、在做“热气球”实验时,我们发现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过一会儿会掉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 B、袋子破了 C、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
    (7)、 下图为“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请在图中箭头表示蚊香燃烧时烟雾的运动方向。

    (8)、实验中,我们发现A孔处的空气温度 , B孔处的空气温度。(选填“高”或“低”)
    (9)、大自然中风的形成是由于太阳照射下,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会 , 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 26. 空气的研究。

    下图是11月29日-12月3日某地天气预报。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天气预报显示,11月29日这一天为北风5-6级,小明用自制风向标观测风向,他能够看到的大多数情况是( )。
    A、 B、 C、
    (2)、此时,小明站在操场上,为了防止风沙吹进眼睛,他要背风而站,此时他应该( )。
    A、面向北站立 B、面向西北站立 C、面向南站立
    (3)、12月1日这一天,小明想要测量当天的降雪量,他应该( )。
    A、把雪在雨量器中压紧、压平,然后测量高度 B、用雨量器接雪,将筒中的雪融化成水,再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 C、用雨量器接雪,等到雪停了,立刻根据量杯中雪水最高点读出结果
    (4)、下图是小明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请指出两处错误。

    (5)、小明根据大家意见,修改制作了雨量器,测得12月3日这一天24小时的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等级标准,可以判断这天的降雨量等级为(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6)、下表是11月30日8时-14时的气温数据:

    请根据表中数据,补充绘制11月30日8时~14时的气温变化柱状图。

    (7)、从柱状图发现,11月30日8时-14时的气温变化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