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下列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②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③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④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主要得益于(    )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中国商品的优势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两国官方的支持
  • 3.  在世界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B、各国王权日趋衰弱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教权的强化 D、城市自治导致地方割据
  • 4.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古印度发明的数字由其传入欧洲后,逐渐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被称为(    )
    A、腓尼基字母 B、希腊字母 C、罗马数字 D、阿拉伯数字
  • 5.  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下列农作物原产地在美洲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大麦 D、水稻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   )
    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 7.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和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葡萄等农作物和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甘薯和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  )
    A、世界动植物大交流 B、交通工具的革命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D、美洲原住民人口增加
  • 8. 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
    A、倡导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C、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的行为 D、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 9. 《人权宣言》认为: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定法律。由此可知,《人权宣言》( )
    A、忽视法国社会状况 B、限制了人身自由 C、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D、规范了法律制度
  •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人权宣言》的发表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权利法案》的发表
  • 11.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述此学说的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 12. 1415-1876年,欧洲殖民国家强占非洲领土约320万平方公里,约为非洲大陆的10.6%;1876年后,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种变化( )
    A、导致非洲人口大量迁移美洲 B、是欧洲列强竞争加剧的结果 C、体现了欧洲侵略性质的变化 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13.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拉开这一运动序幕的是(  )
    A、阿根廷的独立 B、巴西的独立 C、墨西哥的独立 D、海地的独立
  • 14. 1921年11月,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瓜分中国等问题达成协议,建立起了华盛顿体系。据此可知,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A、表明了欧洲的世界优势丧失 B、奠定了国际联盟成立基础
    C、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D、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15.  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该观点认为(  )
    A、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B、《凡尔赛和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C、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德国为完成国家统一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 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出现了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 )
    A、倡导以仁爱、非暴力为思想核心 B、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发生 D、无产阶级是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 17.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B、国际联盟的正式成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19. 《联合国宪章》规定,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这说明联合国实行( )
    A、大国一致原则 B、争端解决机制 C、委任统治原则 D、民族自决策略
  • 20.  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是(  )
    A、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B、工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C、服务业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D、“中间阶层”逐渐消失
  • 21. 1975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57.5%,军费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3%、苏联的洲际导弹和自由艇发射的导弹从1963年分别约占美国的23.6%和44.6%到1975年在数量上超过美国。这说明( )
    A、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B、美国的综合国力逐渐衰弱
    C、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畸形 D、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导
  • 22.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材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否定苏联共产党领导 B、以农业为突破口
    C、存在经济决策的失误 D、重点在工业领域
  • 23.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 24.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在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下列国际组织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 2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2013年,提出(   )
    A、组成二十国集团 B、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C、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D、成立新开发银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的英国,在手工工场里,每个工人只从事某一环节的操作,生产工具和方法固定,每个环节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同时,工场里集中了大量劳动力,工场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1662年,英国成立了西欧第一个科学家组织,从17世纪后期开始,英国进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时代,从1680年到1759年,英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共达532项。 

    ——摘编自刘景华、任世江《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解析》

    材料二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许多地区,促使人们改变了其生活方式,但是,问题在于:工业革命对欧洲人来说,生活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持乐观态度的史学家认为,工人分享到了欧洲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使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一种迄今人类从未达到的普遍高度繁荣。另外一些史学家则认为,上述分析忽视了城市工厂生活施加在工人身上的苦痛。然而,不管当时在城市生活是令人愉快还是如入地狱,只有我们深入体察这种生活,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工业革命对那些置身其中的人的全部影响。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生产技术条件。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并指出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好多情况,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个决议案:“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经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 

    ——摘自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921年3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报告的背景及意义。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提出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材料二: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在冷战中相互对峙,但是从没有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其中的一次危机发生在1962年,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几乎引发了核冲突,但是双方都各退一步,苏联从古巴拆除了导弹,美国人也从土耳其撤出了他们的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两个大国都认识到需要它们所称的共存,至少是它们之间需要共存。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第2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如何打造新“西方”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冷战达到最高潮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并简要分析冷战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