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某同学在学习隋朝时,绘制了如图年代尺,年代尺中“?”代表的应该是( )A、强盛 B、统一 C、衰败 D、分裂2. 唐代李敬芳《汴河直进船》诗中说:“汴河通淮利(便利)最多,兰人(百姓)为害亦相和(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可见,他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加强了南北交流 C、有利有弊 D、消耗了大量民力3. 唐太宗曾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体现了他( )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C、以史为鉴,勤于政事 D、以民为本,注重文教4. 如图中两种生产工具都能够( )
A、扩大耕地面积 B、体现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使复种技术得以推广5.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 )A、造成了唐朝外重内轻的局面 B、直接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D、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6. 下列是王安石变法的两项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增加政府收入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强军事力量 D、提高文官地位7. 某校同学开展“我身边的历史”研学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当时( )
A、国家治理 B、对外政策 C、民族关系 D、政权更迭8. 李攸《宋朝事实》中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据此可以推测北宋前期( )A、制瓷业规模扩大 B、商业贸易繁荣 C、造船技术的提高 D、海外市场扩大9. 如图反映的是唐朝至南宋时期中国人口增长情况。下列对于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交通发达便于人口流动
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10. 从下面诗词信息中可知三位作者( )岳飞(1103-1142):填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1125-12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1140-120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A、都有抗金救国的情怀 B、都主张宋金和议
C、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D、都是民族英雄11. 蒙古族的史学巨著《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12. 据史书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部”,“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虞集(1272-1348)总结说:“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以上所述的制度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3. “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据材料可知,宋代( )A、统一带来社会经济发展 B、城市空间不断扩大
C、市民阶层影响文化发展 D、经济发展达到顶峰14. “这部巨著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倍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加强统治。”这部巨著应该是( )A、《资治通鉴》 B、《三国演义》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15. 如图所示历史现象说明元朝( )
A、出现民族交融情况 B、中央政权空前强化
C、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D、注重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16.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并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设为五军都督府。这些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 )A、强化特务统治 B、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C、重文轻武 D、禁锢思想自由17. 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材料主要描述了明朝商品经济活跃的( )A、背景 B、表现 C、经过 D、影响18.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刺加等国的国王甚至亲自率领庞大的使团访问中国。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炫耀了大明国威 B、加强了对各国的控制
C、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D、发展了对外贸易19. 据大事年表指出面对殖民者入侵,明朝和清初政府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时间或时期
重大事件
明朝初年
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
16世纪中期
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夺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7世纪中期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685年
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败俄军
1686年
俄军再来,清军击毙其头目(托尔布津)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缔结和平条约 B、抗击外来侵略 C、谈判平等协商 D、出兵他国征讨20. 《台湾通史》全书共六卷,是在广泛吸收海峡两岸学者近期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闽台两岸学者通力合作而成的著作。如果想要详细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你应该选择的是( )A、第一卷《台湾通史•上古至明代》
B、第二卷《台湾通史•明清时期》
C、第三卷《台湾通史•清代(上)》
D、第五卷《台湾通史•日本殖民统治时期》21.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等,由此可知《天工开物》是一部重要的( )A、历史典籍 B、医学著作 C、文学作品 D、科技巨著22. 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到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雍正年间,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但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过程反映出清代(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皇帝通过军机大臣执行权力
C、皇帝与大臣共掌朝政 D、大臣可以制衡皇帝权力23. 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长城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工程质量更优异。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劳动人民建筑水平的高超
C、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影响世界 D、长城在民族交往中的纽带作用24. 有学者评价《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以写实形象为主体,以体现人性,反映事物为主旨,其伟大的社会价值,令时人惊叹。”这说明他认为《红楼梦》( )A、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B、在艺术水平上达到了最高
C、成功塑造了英雄群像 D、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25. 美国学者柯睿格1947年对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进行统计,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的结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科举取士(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是古代选官的主要制度
C、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与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声望很高。
材料一: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日本民族创造出以汉字为音符的“万叶假名”,为日本语言文字的诞生并取代汉字开辟了道路。645年,孝德天皇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除此之外,当时日本的铜钱和同开珎,跟唐朝开元通宝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摘编自傅丽莉《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二:在唐代,“物殷俗阜……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的盛况空前。同时,器物使用“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当此之时,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 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文化在哪几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此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2)、 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的原因。27. 成就卓越的科技人物。
材料一: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这项新突破是由北宋时期的一位匠人发明的。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中记录了这项发明,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13世纪时,这项技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后又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材料二: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出身医药世家。他搜集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劳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该著作问世以后,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以上材料均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1)、 材料一中的“匠人”是谁?他在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指什么?(2)、 据材料二,概括李时珍能够成功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两项成就的共同作用。28. 从布达拉宫的变迁看历史。
材料:巍然矗立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最初的布达拉宫建筑群是一代强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发布重修布达拉宫的差役令。1652年9月,五世达赖喇嘛应清廷之邀长途跋涉晋京朝觐,受到顺治皇帝隆重欢迎。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回到拉萨时,白宫已竣工。他即移居布达拉宫,使布达拉宫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中心。继而再次修建布达拉宫红宫,康熙帝曾经派出很多汉族工匠协助扩建,因此很多宫殿都采用了中原传统建筑方法。红宫最大的宫殿——司西平措殿四周绘满了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五世达赖喇嘛这位西藏历史上卓越政治家的终生事迹,其中在北京朝觐清顺治皇帝的宏大场面被画在突出的地位……五世达赖受封的金册金印至今仍保存在布达拉宫的措钦厦里。……此后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这一切可以在有达拉宫看到令人信服的件件实物。——摘编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几世纪?(2)、 材料中“这次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是什么事件?你认为把它放在壁画突出地位的用意是什么?(3)、 材料提到“此后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请你据此列举任意两项相关史实。(4)、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29. 盛世繁华下的隐患与危机。
材料一:1795年四川还是一个空旷而广阔的地方,人口只有900万。之后20年里美洲作物扩散到山脊和高地,它的人口增加至2500万……番薯和玉蜀黍可以在中国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材料二: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四川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敲半天了,不给开”与大清国实施的哪一政策有关?并据材料二,判断西方国家送来的都是“好东西”吗?请说明理由。(3)、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和政策分别给中国带来怎样的隐患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