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1分)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 2. (1分)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种植粟这一作物的先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 3. (1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炎帝、黄帝 D、蚩尤
  • 4. (1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标志从此“天下为家”的历史事件是(  )
    A、禹建夏朝 B、启继承王位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 5. (1分)西周时,周公曾对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周公旨在(  )
    A、废除奴隶制 B、强调分封制的重要性 C、建立郡县制 D、倡导“尊王攘夷”策略
  • 6. (1分)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 7. (1分)如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殷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后期 D、战国晚期
  • 8. (1分)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A、完璧归赵 B、草木皆兵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 9. (1分)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为主,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  )
    A、 B、 C、 D、
  • 10. (1分)秦朝中央掌管军事事务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 11. (1分)“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 12. (1分)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 13. (1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央集权受到了削弱 B、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C、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D、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 14. (1分)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处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是(  )

    秦朝→西汉→①→三国→西晋

    A、统一度量衡 B、卫青北击匈奴 C、光武中兴 D、八王之乱
  • 15. (1分)“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造成材料所述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光武中兴 C、八王之乱 D、黄巾起义
  • 16. (1分)如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 17. (1分)“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凿空”后传入中原的是(  )
    A、良种马、葡萄 B、丝绸、漆器 C、开渠技术 D、铸铁技术
  • 18. (1分)下列选项与张仲景有关的是(  )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

    ②发明“麻沸散”

    ③发展“治未病”思想

    ④被后世称为“医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9. (1分)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A、《春秋》 B、《论语》 C、《史记》 D、《水经注》
  • 20. (1分)为如图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21. (1分)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下列反映魏国重视农业生产的是(  )
    A、开发西南地区 B、发展海外贸易 C、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D、大力兴修水利
  • 22. (1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魏国 B、吴国 C、西晋 D、东晋
  • 23. (1分)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最合适的是(  )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大规模人口迁徙 C、经济重心南移 D、科技文化进步
  • 24. (1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该书是(  )
    A、《水经注》 B、《伤寒杂病论》 C、《大明历》 D、《齐民要术》
  • 25. (1分)“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广泛应用。世界上第一次将其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
    A、华佗 B、鲁迅 C、祖冲之 D、郦道元

二、非选择题(共3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研究机构的诸多专家学者努力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前言(部分)

    请回答:

    (1)、据材料:能够从材料得出的,在相应位置填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相应位置填涂“C”。

    ①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 

    ②《史记》记述的史事包括了甲骨文存在的时代。 

    ③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 

    ④甲骨学是一门仅有中国学者钻研的学科。 

    ⑤甲骨文成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2)、据材料指出甲骨文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
  •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末,封国制已渐崩溃。经战国二百余年的嬗变,至六国之亡,郡县之制,早已完成。……故秦之统一天下

    ——《中国史探研》

    材料二 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是为了拱卫中央,诸侯王曾在反对外戚诸吕篡权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诸侯王力量的不断增长,不得其国,制其守宰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北魏前期,汉族士大夫在政治上处于配角的地位。迁都洛阳后,实施文治,迁居洛阳的少数民族上层迅速贵族化、文人化,与汉族世家大族通婚

    ——《二十五史说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国制”是哪一制度?材料认为“郡县之制”形成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这一基础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封“诸侯王”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谁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不制其侯王”的局面?
    (3)、据材料三,迁都洛阳前后“汉族士大夫”在政治上地位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文治”包含的内容。
    (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制度变革的因素。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耒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领域

    历史现象(事件)

    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