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清人张德彝多次出国游历,在他的记载中,曾将某地古迹称为“王陵”,其外形呈“三尖形”“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叠起…正面一洞,高约八丈,上有…文一篇,字中鸟篆,风雨侵蚀,模糊不复辨识”。他这次考察的地点位于下图(    )

    A、 B、 C、 D、
  • 2. 下列哪幅图片是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
    A、 B、 C、 D、
  • 3. 某同学梳理“世界近代人物”时制作了如下图所示表格,你认为其中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 4. 马克思在评论欧洲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时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应该是:欧洲的农业生产(   )
    A、出现了封建主阶层 B、确立了封君封臣制 C、诞生了农业资本家 D、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 5. “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君主立宪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 6. 欧洲中世纪末期,思想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个革命性的变化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封君封臣制度
  • 7. 1709年后,英国冶炼行业开始用焦炎(由煤提炼而来)替代相对昂贵的木炭作为冶铁的燃料,结果,在18世纪,英国的产铁量突飞猛进,而价格却更加便宜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了( )
    A、黑奴贸易 B、殖民扩张 C、技术革新 D、政治革命
  • 8.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这段文字叙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 9. 下图知识卡片归纳了英、法、美早期革命后的状况,其反映了(    )

    英国

    议会掌握政权,但保留了封建的象征国王

    美国

    北方实行自由资本主义,南方实现奴隶制

    法国

    民主没有实现,留下的是一个软弱的政府

    A、相同的背景 B、革命不彻底 C、经历时间长 D、性质的一致
  • 10. 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他是(    )
    A、亚历山大二世 B、伊凡四世 C、尼古拉二世 D、彼得一世
  • 11.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历史上,既同中国(清政府)签订过《辛丑条约》,又和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了《九国公约》的国家有几个(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 12. 五年计划把俄国的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医疗卫生方面,外科医生的人数从1913年的23200人增加到1961年的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同样,在社会服务方面,五年计划则为苏联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由此可见,五年计划的实行( )
    A、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B、壮大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加重了俄国政府的负担
  • 13.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差异在于(   )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性质不同 D、客观条件不同
  • 14.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C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D

    1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A B、B C、C D、D
  • 15. 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法国作出此举的出发点是( )
    A、法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 B、东西两大阵营的矛盾消失 C、维护法国的国家民族利益 D、迎接世界多极化趋势到来

二、综合题

  • 16. 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公元前2500年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文化的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致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图中ABCD代表4个古代文明的名称,把它们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D

    (2)、根据下面示例,列举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一例。

    示例:物质文明:狮身人面像(或司母戊鼎)

    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或甲骨文)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四个文明的相似点。
  • 17.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请同学们根据这一主题开展历史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跨学科·地理]请根据下图信息写出亚非文明中属于亚洲的文明有哪些?列举两例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经济或政治角度归纳世界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有何不同。任选一角度。
    (3)、下面两幅地图分别体现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4)、据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别简述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阿拉伯人创造了占世界重要地位的阿拉伯文化。它承前启后,沟通中西。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这场运动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勇猛冲击,形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百问》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运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核心思想。
    (2)、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这两场运动在宣传新思想时,对传统文化分别采取了何种态度?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9%,日本占53%。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介绍的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为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此战争结束后,建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