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4年,中美双方签订《望厦条约》 B、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C、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D、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2.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鸦片战争后,徐继畬说,欧洲人“情性缜密,善于远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用水火,尤为奇妙”。姚莹夸赞英国“纺织器具俱用水轮火轮,亦或用马,毋须人力”。这反映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
    A、对中国面临困局的反思 B、面对列强入侵的麻木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得到统治者全力支持
  • 4. “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的民族革命而言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迫使不同阵营的开明人士主动去拥抱世界,顺应历史的发展”。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5.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與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已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7.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企业,其直接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培养科技人才 C、建立新式海军 D、辅助军事工业
  • 8. 有学者评价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集进步与反动于一身”。对其中的“进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 C、对封建统治的维护 D、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9. 张之洞认为:“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加强集权 B、教育救国 C、发展海军 D、实业救国
  • 10. 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他要研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可查阅的原始史料是( )
    A、 B、 C、 D、
  • 12.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 13. 中国近代某事件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14. 20世纪初,一批爱国青年志士大量翻译、编印外国革命史、亡国史,既热情讴歌了法国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又深刻揭示了落后挨打乃至亡国的惨痛教训。爱国青年此举( )
    A、推动了维新变法 B、推翻了清朝统治 C、解决了民族危机 D、宣传了革命思想
  • 15. “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这段话旨在说明民国政府( )
    A、注重完善法律和法规 B、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C、致力于破除陈规陋习 D、抵御外来经济侵略
  • 16. 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 )
    A、抗争与探索 B、侵略与危机 C、立宪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 17.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张是( )
    A、学习西方技术中体西用 B、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通过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D、用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 18. 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有学者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9. 有学者评论说:“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 20. “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一评论重在突出五四运动( )
    A、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C、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21.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源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22. “(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辛亥革命 D、南昌起义
  • 23.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反围剿”、“左倾错误”、“战略转移”、“陕北会师”。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辛亥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 24. 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时17个县参战的农民多达2万人,配合作战达33次,袭扰敌人达287次,破坏敌占区交通20千米以上。这一现象( )
    A、表明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B、得益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行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表明农民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 25.   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 26.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一处简陋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一情节应该发生在( )
    A、五四运动期间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7. 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下列相关史实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南昌起义 ③《论持久战》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④ ② ① ③ B、② ④ ① ③ C、① ④ ② ③ D、② ④ ③ ①
  • 28. 表1是1914年前后中国注册工业公司情况统计。由表可知(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A、实业救国思想取得成功 B、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 C、中国传统农业发展迅速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29.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其根本原因是( )
    A、受外来资本主义势力排挤 B、受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束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 30. 表2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单位:人/天)( )

    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770

    6894

    544

    9

    0

    0

    0

    0

    1926

    50823

    14600

    0

    0

    3459

    3764

    172

    922

    表2可以反映出民国时期的上海

    A、传统与近代交通方式并存 B、等级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众出行以新式交通为主 D、封建习俗已退出历史舞台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材料二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 

    材料三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资料卡。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927年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材料四 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农民运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能找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4)、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目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对解放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不同土地政策的认识。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面抗战时期,四川逐渐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人民组织了各种救亡团体,创办了宣传抗日的刊物,仅成都地区进步报刊就有330余种。四川接纳了部分沦陷区的大学,这些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克服重重困难,为抗战输送了许多人才。当时,四川担负着全国财政支出的50%,粮食的1/3,近50万人次民工服务于战争,积极开展献金运动和献飞机运动,合川县人民捐“合川号”战机4架。1944 年,四川有工厂2382家,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占60%以上,承担了巨额军工生产任务,从而保证了抗战的需要。1935一1940年,四川各族民工协同努力,兴建了川黔、川陕、川鄂、川滇公路,新修了30多个机场,川藏同胞肩挑背扛坚守川藏国际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川军抗日总动员约350万人,伤亡共计64万余人,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四川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伟大历史功绩必将永远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

    ——整理自周小粒、李鸿生《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材料二 

    1931年9月

      ①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②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10月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2)、请将以上大事年表补充完整。

    (3)、阅读上述20世纪30、40年代的大事年表,提取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