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30课时 中和反应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1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已知下列物质的pH范围,其中显酸性的是(     )
    A、食醋:pH为3~4 B、海水:pH为8~9 C、肥皂水:pH为10~11 D、洗涤剂:pH为12~13
  • 2. 人体中以下几种体液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唾液

    胃液

    血液

    小肠液

    胆汁

       6.6~7.1

    0.9~1.5

    7.35~7.45

          7.6

    7.1~7.3

    A、唾液 B、血液 C、胆汁 D、小肠液
  • 3.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H2SO4= ZnSO4+H2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Mg(OH)2+H2SO4=MgSO4+2H2O D、NaCl+AgNO3=AgCl↓+NaNO3
  • 4. 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测溶液的pH
  • 5. 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 B、氧化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钙
  • 6. 下列做法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B、用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 C、被有些蚊虫(能分泌蚁酸)叮咬后,涂氨水可减轻痛痒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 7. 某种消化药片中所含有效成分为Mg(OH)2 , 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Mg(OH)2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的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 8.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其pH一定大于7 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10. 已知常温下许多盐的水溶液(如硫酸钠)呈中性。现有硫酸与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的下列某种物质X,溶液的pH随加入物质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氯化钡溶液 B、烧碱溶液 C、稀盐酸 D、碳酸钙
  • 11. 如图是稀 HCl 和 NaOH 溶液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克是指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 NaOH 溶液质量相同
  • 12.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放热 B、图中C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D、图中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二、填空题

  • 13. 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红色,此时溶液的pH7,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试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性;继续滴入稀HCl,溶液呈色,pH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当溶液呈红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14. 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加人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质量的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填“>”“<”或“=”)7。

  • 15. 某试剂瓶上的标签已破损,残余部分如图.

    ①请猜测瓶中的试剂可能是

    ②取瓶中的试剂少许溶于水,发现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用pH试纸测所得溶液的pH值(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③用该稀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是

    ④若少量该试剂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3%﹣5%溶液(填“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最后再用清水清洗.

  • 16. 某班一学习小组以“酸雨的危害”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中的记录.

    【提出假设】酸雨易对造成危害.

    【调查收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资料.

    【交流讨论】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

    来自于:(任写两点)

    【设计实验方案】以“模拟酸雨的危害”为题进行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环境:①天然雨水;②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模拟“酸雨”.

    【实验现象】观察一段时间后,各装置里的物质分别发生了变化,就A、B、C三组装置中任选一组描述其对比现象

    【交流反思】

    ①用pH试纸测定酸雨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②同学甲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来自于SO2的酸性;同学乙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是由于SO2与水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缘故.你认为的结论正确.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对比实验所用的样品是

    A.蒸馏水B.干燥的SO2气体C.稀硫酸D.其他稀酸溶液

    【实际运用】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A.使用脱硫煤B.加高工业烟囱C.开发新能源.

三、综合题

  • 17. 酸碱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2)、A中溶液呈色,C中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呈色。
    (3)、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其目的是
  • 18.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图甲

    图乙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方程式。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填“>”、“<”或“=”)7。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 19.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的现象是:
    (2)、图中性质②属于反应类型.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⑤的性质可用于去除铁锈,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5)、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四、推断题

  • 20. 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 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为 , C为 . 写出B物质的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探究题

  • 21. 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 , 再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4)、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将他们两人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① , ②(不考虑酚酞).
    (5)、丙同学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A、氢氧化钡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 22.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3)、【继续实验】

    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4)、【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5)、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g,设计如图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