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29课时 常见的碱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1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2. 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 3. 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又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
    A、H2、O2、CO B、H2、O2、CO2 C、H2、SO2、CO2 D、O2、CO、NH3
  • 4.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5.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

    A.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铁质水龙头上镀铬延长使用寿命

    C.氢氧化钠用于生产肥皂

    D.用炉具清洁剂

    清洗餐具

    A、A    B、B    C、C    D、D
  • 6. 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盐类,但一定不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中和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 7.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Fe2O3

    稀硫酸

    B

    SO3

    NaOH溶液

    C

    稀盐酸

    Ca(OH)2溶液

    D

    稀盐酸

    AgNO3溶液

    A、A    B、B    C、C    D、D
  • 8. 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杂质氢氧化钙,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钾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稀盐酸
  • 9.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不包括a点)段有沉淀生成 D、d点溶液的pH>7
  • 10.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 溶液分别吸收 CO2 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是CO2 溶解和 CO2 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能 CO2 与 NaOH 反应 C、NaOH 溶液吸收 CO2 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 11. 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些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 12.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而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生活中氧化钙常用做食品干燥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3.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图1中反应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依据图1中反应②写出 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
    (3)、图2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4)、图2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溶液 pH 变化曲线如图3、图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图2中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对应的是图3中的点(填“A”“B”或“C”),图4中的点(填“a”“b”或“c”)。

    ②图4中的c点溶液呈性,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硫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总结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写出氧化铁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②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用化学式表示).

    ③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同学取该硫酸样品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充分反应后收集到0.2克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分析:

    Ⅰ.收集到的氢气是: mol

    Ⅱ.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于上方空白处)

    总结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⑤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⑥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酸碱指示剂除外).请设计实验证明盐酸过量:

    ⑦丁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

    现象:;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三、综合题

  • 15. 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

      

    (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2)、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CaCl2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 ,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四、推断题

  • 16. 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A、B、C、D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短线“-”表示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
    (2)、写出符合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C物质的化学式
    (4)、反应⑥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实验探究题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1)、【实验探究一】

    Ⅰ、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试管①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除外)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3)、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18. 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1: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Ⅱ:验证有

    (4)、请按照思路I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5)、为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