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 1.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统治集团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 2. 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 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 D、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 3.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 4. 《魏书》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  )
    A、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 B、延续了汉代士族制度 C、社会统治基础的扩大 D、民族矛盾的不断缓和
  • 5. 东汉学者徐干认为:“民数周,为国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庶功既兴,故国家殷富。”以下措施不利于“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的是(  )
    A、编户齐民 B、大索貌阅 C、诸色户计 D、摊丁入亩
  • 6. 甲午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  )
    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 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 D、洋务运动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
  • 7. 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8.   1938年,边区政府向各分区和县区乡政府发出训令,改边区议会为边区参议会。至此,边区议会正式改为边区参议会,并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边区以下各级议会也相应改为参议会。这些规定(    )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 9. 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物价指数

    1.9%

    7%

    1

    8.8%

    该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使政府进行物价改革 B、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C、避免全国性的抢购风潮 D、推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0. 据如表可知,大豆种植在美洲逐步推广。这主要是因为(    )

    1765年

    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末

    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1931年

    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

    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A、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B、大豆品种的适应性强 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 11.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三个时代,其中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那么这一时期隶属于哪一时代(  )
    A、古王国时代 B、中王国时代 C、新王国时代 D、以上都不是
  • 12. 如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 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 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 13.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由材料可知,农作物的交流(  )

    ①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②增强了人类抗饥荒能力

    ③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④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4. 1844年曼彻斯特某纺织厂的规章制度规定: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对于材料中生产组织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组织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B、增强了工人的时间意识和纪律意识 C、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D、该组织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15.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元已经不再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 B、人民币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 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得到进一步承认
  • 16. 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指出: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 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 17. 材料: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中叶正处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正竭力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明政府为获得白银开放海外贸易,凭借着对外贸易的出超优势,大量海外白银流入中国。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银货币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1950年2月

    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年6月

    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年

    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1989年

    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年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参考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街道两旁是一定高度的建筑物;公寓式的建筑物前一般要加筑柱廊等。此外,每条街道都留有空间建造花园或广场,每所房屋都各自独立以利于防火;每一建筑的下层必须用耐火石材修建,上面各层则用砖石砌成的拱门支撑,三层以下不准使用木梁。每所房屋都有自己的廊院,铺设了向每家供水的水道,街上还增设了众多的喷泉等。但罗马城在帝国时期经过不断的增修、扩建和改建,城市的空地越来越少。至帝国后期,罗马城内已是高楼林立、人满为患,几无可用来规划的余地了。

    ﹣﹣唐亦功《古罗马城建筑的分布规律及布局形式》

    依据材料归纳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

  • 20.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廨的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薪俸亦由领事团拨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序……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展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廨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