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习成果监测(一)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
-
1.春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笑着向我们走来了。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 hè (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雨密密地斜织着,给屋顶笼上一层薄烟,傍晚时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夜的安静与和平。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应 hè ( ) 黄晕( )
(2)、以上两个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2. 夏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有时连一点预告都没有,豆大的雨点就打下来了,给人们带来清凉的甘露。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铺满了河面的荷叶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蝉声、蛙鼓一起奏响了最动听的夏雨交响曲。
(1)、解释文段中的加点词语。①争先恐后:
②迫切:
(2)、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夏天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①重重山影被雪服 ②霜风万里催征雁 ③软风掩映千门柳
④风送荷香蝉噪树 ⑤雨消暑气蛙鼓塘 ⑥暖雨晴开一径花
⑦菊酒三杯醉客身 ⑧叠叠松身垂白丝
上联: 下联:
3. 秋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秋天来了,一幅丰收的图景展现在眼前。成熟的庄稼等待着人们去收割,金黄的太阳晒红了山果,与金灿灿的种子交相辉映,一切都多么让人欣喜!经过一场动情的秋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
(1)、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有时连一点预告都没有,豆大的雨点就打下来了,给人们带来清凉的甘露。 B、春天里的人们精神抖擞,憧憬着新的生活,追寻着新的希望。 C、铺满了河面的荷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蝉声、蛙鼓一起奏响了最动听的夏雨交响曲。 D、经过一场动情的秋雨,纯净了人的灵魂,涤荡出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2)、雨雪风霜,春花秋月,古今文人通过描写自然美景抒发了丰富的情感。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读春天,
句句有趣
(野草)散在草丛里,像① , 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② , 密密地斜织着;(春花)红的像火,③ ,
④
《春》
读自然,
处处是景
诗人⑤(人名)停宿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⑥”;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读人生,
处处有情
李白托明月送思念,“⑦ ,
⑧”;曹操借日月表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⑨ , ⑩”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
二、阅读(39分)
-
4.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秋天已经到来,为了让“我”欣赏美丽的秋天风光。 C、为了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2)、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扑”“抓”“忍住”“在一块儿”要重读,“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 B、“母亲”“我”“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重读,“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激昂。
(3)、文章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从全文看,作者都怀念了哪些内容?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迎春花开
陈爱民
①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
②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浅草才能没马蹄”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是满眼的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叫人好生向往。
③没有百花的深情款款,春天肯定是不能叫做春天的。所有的花儿仿佛攒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桃花的登场也不晚,一树一树地连成片,即使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也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色的白尤其雅致。映山红是最烂漫的,它们齐心协力,把整座山染成了一片红色。
④鸟儿们早早地忙活起来了。八哥长得虽不灵秀,一副黑黑的外表,却什么地方都去串一串门,很是打眼。灰喜鹊和花喜鹊们,从清早到傍晚一直叽叽喳喳。麻雀们叫声细亮,一群群地飞起、落下,像一阵阵掠过的风。黄莺婉转地歌唱着,在枝头上兀自闪亮。当然,在篱笆和柴草丛中,还有无数的鸟儿在穿梭,它们轻巧敏捷,连打闹的声音也是圆润的。燕子刚一回来,就喜滋滋地四处造访起来,它们轻盈地飞翔着,成为一道迷人的景致。
⑤“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行春风,难得秋雨”“人勤春早,一早百早”,这些谚语,人们说得很朴实,也很直接。四季伊始,全年是个啥光景,春天给定下基调。春天忙得越热乎,秋天就会收获得越欢实。确实,这个季节,在乡下,人们除了闹元宵、祭祖、婚丧大事外,其他的活动就全是农事了。
⑥“作田不让时,船家不让风。”田里的工夫更是要抢的。下雨了,家家户户就赶快给田蓄水,让水把田土泡发,这样,犁田就犁得深一些,田泥巴就容易碎一些。“犁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作田的经验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水蓄好了,阳光不受遮拦倾泻到田里,从山顶上望去,那么多田,一丘丘摇晃着晶莹的亮光,又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看是一件美妙的事。接着就是犁田。田野里到处是吆喝牛的声音;水鸭子不停地把嘴伸进水里找螺蛳;杜鹃鸟叫唤着“布谷布谷”不歇气;小河哼着小调朝下游跑远;一只白鹤降落,梳着羽毛,款款走动……这一切,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再接着,就是插田了。要不了几天,水田就涂上了嫩嫩的绿,清新喜人。插田时要唱歌,赛着唱,这边起,那边接,有独唱,也有合唱。歌声在山谷间荡来荡去,回声不断。歌词内容丰富,比如“日头渐渐向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十指插得天边绿,双肩挑来丰收年”,充满快乐和自豪。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写了春天哪些景象?请简要概括。(2)、按要求品析画线句的语言。①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3)、文章标题《迎春花开》,有哪些含义?(4)、谚语说“人勤春早,一早百早”,农事如此,学习亦如此。请你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悟。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全曲之眼。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2)、作者写“古道西风瘦马”,用“瘦”字有何好处?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①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
【注释】①诣:拜访。②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舍弃) 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C、甚聪惠(很) D、孔指以示儿曰(表示)(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友人由“怒”到“惭”,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可看出元方性格直率的特点。 C、乙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D、乙文中写了三人,三人都出场了。(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5)、选文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两则选文内容,探究其归为“言语”的原因。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三、综合(10分)
-
8. 七(1)班开展了以“悟四季之精彩”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 读名著】《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一部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
角度
内容
篇名
温馨的回忆
A 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和花草为伴,与虫儿为伍。油蛉与蟋蟀的浅唱低吟再加上风儿的伴奏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后来他到三味书屋读书,他遇到了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 B 老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性的批判
记叙“我”儿时要去看迎神赛会,当时“我”的心情C ;但在被父亲强迫背诵完《鉴略》后,“我”的心情也因此发生了逆转。
《五猖会》
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2)、【任务二 描画面】活动中,小华同学搜集到右面这幅图,请你仔细观察右图,展开联想,试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70字以内)(3)、【任务三 谈观点】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的理解。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8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素材整理卡
分类
举例
景·物
无私的春风、温情的冬天、滋润万物的雨水……
人·事
妈妈的话语、老师的眼神、同学的鼓励……
感·悟
乐观生活、学思结合,珍惜幸福……
在“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积累素材。浏览素材整理卡,你一定有所思、有所悟。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请以《那触动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