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②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②属于历史事实 C、①说明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 D、②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 “太平天国运动”的部分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开始:金田起义
    发展:定都天京,颁布①
    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失败: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A、《资政新篇》 B、“明定国是”诏书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 在下列侵略战争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5. 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 6.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课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④属于( )
    A、历史原因 B、历史事实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 7.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 B、1898年 C、1901年 D、1911年
  • 8. 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志士是( )
    A、黄兴 B、刘道一 C、秋瑾 D、徐锡麟
  • 9. 1912年3月,上海《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民国建立 B、二次革命 C、萍浏醴起义 D、护国战争
  • 10. 某博物馆里的讲解员指着一张图片介绍说:“他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面对民族危机,他兴办实业,积极寻求救国的方案。”讲解员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张骞
  • 11. 他创办了一本著名的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曾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是《文学革命论》的作者。他是( )
    A、胡适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李大钊
  • 12.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 13. 右图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这一事件( )

    A、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引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运动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华北危机 D、一•二八事变
  • 15. 牺牲于枣宜会战,被周恩来评价为“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B、谢晋元 C、李宗仁 D、赵登禹
  • 16. 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淞沪会战                ③新文化运动           ④百日维新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 17.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由此推测他研究的主题是 ( )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解放战争
  • 18. 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编制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英美关系
  • 19.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A、中共三大 B、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21.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重庆谈判
  • 22. 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____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段话中____的内容应该是 ( )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淮海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23. 某公众号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内容包括:

    ①论文:《平津战役——铸就伟大胜利的关键战役》 

    ②图片:《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

    ③视频:《人民必胜——规模巨大的解放战争支前运动》 

    ④地图:《辽沈战役要图》 

    据此判断,这期公众号的专题是( )

    A、百团大战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淞沪会战
  • 24.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④ 五四运动的爆发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2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人民解放 C、实业救国 D、抗日救亡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共50分。

  • 26. 思想的力量。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沉溺于“天朝上国”幻象中的中国知识界,对外国历史、地理所知甚少。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于一向被视为“夷狄”的英国,引起国人强烈震撼,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林则徐派人译外文书报,主持译编《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撰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材料二  甲午战败,严复深受刺激,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四篇文章,以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说为武器,批判君主专制理论,抨击科举制度,主张“用西洋之术”以致富强。他翻译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生物进化理论,出版后立刻风靡思想文化界。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针对党内一些人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科学阐明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有识之士对世界各国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践行魏源思想的历史事件及一位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
    (3)、依据材料三,运用相关史实,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 , 概述毛泽东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所做的贡献。
    (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结合所学,再举一位推动历史前进的中国近代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27. 走进历史现场。

    材料一 五四运动亲历者①许德珩回忆道:“5月1日,我们得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3日晚的大会决定了第二天早晨到天安门齐集,示威游行。”

    材料二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②陈其樵日记:(5月4日)“……雇车至天安门。见北京大学、法政专门、中国大学及吾校学生均到,数约三千人。……后见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向尤君索一白布旗,上书‘还我青岛’,同大队前进。自天安门出发南行,出中华门东折,将穿东交民巷。至美使馆门前,不能前进。……乃由美使馆北行,经长安街、崇文门大街。沿途散布全体学界之通告,……及至赵家楼曹汝霖宅门口,……群呼杀卖国贼!……忽见宅内火起。巡警大呼火起,请学生速整队归去。……有力弱不能走者,巡警乃以武力逮捕。”当时的《纽约时报》也刊载了“(五四当天)数人被捕”等消息。

    材料三


         ③照片: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   照片:游行者手持白纸书就“同胞速醒”“还我青岛”等字样的小旗

         
    《每周评论》杂志刊发的1919年5月4日散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传单内    ⑤火烧赵家楼遗址位于东城区前赵家楼胡同1号

    (1)、判断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史料类型,将序号与史料类型相对应。(填序号)
    口述史料①  文献史料  图像史料  实物史料⑤ 
    (2)、依据材料二,在下图中画出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图。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运用多源互证的原则,将下表填写完整。

    多源互证

    说明五四事件的过程

    许德珩回忆录与陈其樵日记形成互证

    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1919年5月4日、天安门

    日记、照片与《每周评论》杂志形成互证

    事件经过:①

    事件结果:学生火烧了赵家楼,警察逮捕了部分学生

    (4)、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说明“五四精神”核心内涵。
  • 28.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

    材料一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这里是李大钊(字守常)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见证了他在北京的一系列革命实践。

    ①《警世钟》

    (1903年撰写)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颁布)



    ③《新青年》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撰写)

    ④ 北京共产党小组 创办工人刊物   《劳动音》

    (1920年第一册)

    材料二      1921-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领导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部分)

    时间

    地点

    事件

    斗争情况

    1921年

    北京

    《工人周刊》创刊,1922年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

    《工人周刊》对陇海路工人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均作过详尽报道和声援,从中指导了工人运动

    1921-

    1922年

    北京

    创建“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1922年8月,长辛店工人为争得自身权利,展开罢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23年

    北京、郑州等地

    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北平学生为先锋的各界抗日救国会成立,各文化团体也纷纷以文艺为武器,开展抗日救亡。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抗日游行,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席卷全国。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并协助北平人民建立起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斗争。其中,(顺义)焦庄户人民开展地道战,成为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典范,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材料四 以下是北平和平解放五里桥谈判纪念碑碑文(部分)

    五里桥谈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①    战役前线司令部领导人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代表,就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一月三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五里桥谈判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免遭战火涂炭,其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为纪念五里桥谈判,特此立碑。

    (1)、李大钊故居拟举办“革命先驱——李大钊”展览,请你从材料一中为本次展览选取两件相关文物。(写序号),并就其中一件文物说明其入选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心工作及主要的斗争方式。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人民进行抗战的表现。
    (4)、结合所学,将材料四填写完整。并拟写一段参观此处红色遗迹的推荐语。
  • 29.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材料一 1905年京师大学堂召开第一次运动会,校长提出:“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东西各国知其然也,故无不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日本体育专重击剑、柔道二门,其国民报国之精神实职于此。……其他德美诸国,无不由体育法而养成国民气节……自科举兴而体育废,儒缓之习遂中于士大夫之心。”

    材料二 

    出自《点石斋画报》

    (1884年创刊,1898年停刊)

    出自《百美图》画册

    (上海交通图书馆1918年出版)

    《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像《点石斋画报》中主要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公园、溜冰场、电影院等各种公共场合中。这些女性“目光由谦卑垂视而含笑平视,由拘泥、守礼而活泼、自信,姿态松弛……”。婚礼上很多女性选择了西式婚纱代替中式礼服。追求男女平等,而非依附男性而活的“新女性”越来越多。服饰的革新与身体的自由以及心理的变化正在彼此相互辉映、相互证明中逐渐得到实现。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京师大学堂举办运动会的作用。
    (2)、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女性身上发生了诸多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概括。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