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50 分)

  • 1. 1838 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道 光帝此举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B、鸦片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C、鸦片泛滥危及清政府的统治 D、鸦片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 2.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里“秉公议定 ”的结果是(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英国在中国实现关税自主 C、打破中英贸易关税壁垒 D、中英之间实现了关税平等
  • 3. 成语“趁火打劫 ”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 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 4.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梳理的太平天国兴起示意图,据图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 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自然灾害严重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土地兼并加剧
  • 5. 下图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起义的各族人民群 众从山坡上冲下,他们手中的旌旗迎风飘扬。这幅浮雕反映的史事预示着( )

    A、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一场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爆发 C、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一次反帝爱国青年学生运动开始
  • 6. 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决定其“ 旧式 ”的本质是( )
    A、阶级属性 B、革命纲领 C、组织方式 D、产品分配
  • 7. 1869 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 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当时( )
    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政府重视海防建设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
  • 8.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边疆危机不断。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法国和美国 C、英国和日本 D、美国和日本
  • 9. 1884 年,清政府根据某大臣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 ”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这位大臣是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 10.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中法战争爆发。其间法国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率部抵抗,击退法军。这位英雄人物是 ( )
    A、关天培 B、冯子材 C、刘铭传 D、邓世昌
  • 11. 明治维新后, 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为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B、台湾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 C、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 D、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 12. 清末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这首诗描绘的是下图所示战争中的( )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牙山战役 D、平壤战役
  • 13.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将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在他们的领导下掀起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 14.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 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D、科举制度
  • 15.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 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 时代的意义 ”主要是指( )
    A、中国由此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6.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帖。这一 揭帖揭示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B、清政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C、清政府开始觉醒,加强了反帝斗争 D、下层民众生活困难,起而反清
  • 17.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 20 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 占的耻辱 ”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 ” 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8.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这反映出( )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C、清政府丧失了统治中国的权力 D、义和团运动彻底失败
  • 19. 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同 盟会机关报刊《民报》主要宣传的是( )
    A、维新变法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 20.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 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反对帝国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改革土地制度
  • 21.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 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日记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1910 年 B、1911 年 C、1920 年 D、1921 年
  • 22.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 23. 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清朝复辟,废除君主专制 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 24. 统计数据是一种研究和解释相关史事的重要史料。对下面统计表中信息描述 最准确的是( )

    农户

    1914-1918 年

    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年

    减少 26000 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年

    增加 49000 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年

    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A、军阀混战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B、民国时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战争频繁 D、各派军阀争夺地盘出卖国家利益
  • 25. 在 20 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

    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计50 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鸦片战争形势图



















          图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材料二  随着第一组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第一,外国 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对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 压力。第二,英国割去香港(岛),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 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第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 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战争以残 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 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等著作。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 的开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中图 1 信息指出,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图中旗帜处 是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写出地名及在此抗击侵 略的一位民族英雄代表。
    (2)、比较图 2 与图 1,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变化?据此判断,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侵略者在京师的哪一暴行被视为人类 文明的浩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口开放 ”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据材料 二概括指出,“第一组条约 ”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作者对“第一 组条约 ”所持观点是否客观?说明理由。
  • 27. 19 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 自强 ”“求富 ”的洋 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   民战争(太平天国、捻军)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对中国社会来说,这多少   是一个被重新提出的古老问题。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鸱张弥甚 ” 的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他们(指洋务派)的大政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这个 治本之策是步步发展的。最初不过练洋枪队;继则买制器之器、以图自己造船; 终而设学校、派留学生,以图自己能制这制器的器具。等到光绪年间,他们进而 安电线、开煤矿、修铁路、办海军、设招商局、立纱厂。……但是十九世纪的后 四十年,外来的压迫节节加紧。……治标没有治好,治本也不足济事。甲午之战 是自强运动的失败。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 自强 ”一词提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治本 ”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场自强运动 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 自强运动 ”的性质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 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 ”,与戊戌时 代的“揖日追俄 ”和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当他 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 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 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 ”、“西洋式的国家 ”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先进知识分子进行这场“革新运动 ”的目的是什么?革新的途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为这场运动高举的旗帜是  什么?
    (2)、材料二中的“揖日追俄 ”“揖美追欧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据 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辛亥时代的“揖美追欧 ”有哪些异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