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2. 《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 3. 《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A、泣涕零如雨 B、相去复几许 C、脉脉不得语
  • 4.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 5. 《寒食》的作者是 , 字君平,代诗人。其中“”写长安城意盎然,将长安城中无边春景囊括无余。“”专写皇家风光突在东风吹拂下婆娑起舞的“”这一景象。这两句一 , 色彩的对比十分强烈,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浓丽。“ ,  ”点明了受赐特权可以点灯的对象。
  • 6. 填空

    《迢迢牵牛星》选自 , 借的神话故事,来反映人间爱情生活的现状。其中“纤纤擢素手,”写出女主人公织布时的场景,“纤纤擢素手”一句为了照顾一句的押韵,调整了语序,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写出女主人公思念悠悠,心乱神伤;“”交代女主公悲伤的原因。诗人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描写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愿染力。

  • 7. 《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代的 , “”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练而含蓄。这句如同《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名句“”,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诗人自身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二、诗歌鉴赏

  • 8. 课内古诗

    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写的是(季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等处看出来。
    (3)、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4)、你认为哪句诗与“不知秋思落谁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①,明朝端午浴芳兰②。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③斜挂绿云鬟④。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①碧纨(wán):绿色薄绸。②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③“小符”:指妇女在发髻上挂着的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策。④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提示】此词是词人端午佳节想起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1)、这首词的上阕预示着什么?
    (2)、分析词中“透”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从“明朝端午浴芳兰”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首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端午,的什么活动?
    (6)、从这首词中,你了解到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的端午节习俗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