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 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作为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河姆渡遗址具有浓郁的鱼米之乡地域特色。下列关于河姆渡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

    ②居民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③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④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 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  )
    A、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B、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C、贵族政治业已崩塌 D、宗法原则受到冲击
  • 3. 《宋史•选举志一》记教:“士有亲戚仕本州,或为发解官,及侍亲远宦,距本州二千里,令转运司类试,以十串之,取三人。於是诸路始有别头试。”“别头试”的出现(  )
    A、丰富了科举考试内容 B、减少了人才选拔来源 C、限制了官宦子弟特权 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 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能体现这一特点(  )
    A、元朝行省 B、北宋通判制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 5. 这座古城位于盆地的南端,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具有2700多年历史。古城模仿灵龟形状而建,城墙为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池有6座城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这座“古城”(  )
    A、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B、是著名商帮徽商的发源地 C、“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D、曾出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 6. 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 7.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 8. 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的文官制度相比,一个显著特征是不搞政治中立。这一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政治体制 C、中国的经济实力 D、中国的国家性质
  • 9. 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我们应该(  )
    A、注重防范化解风险 B、坚持利益优先原则 C、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D、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 10.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13世纪颁布)。上述材料说明(  )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英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C、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予以限制 D、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 11. 印加政府把一些新征服的“不可靠”的部落强制性地迁往内地,同时,把“忠诚”的部落迁移到上述部落的故乡。这一做法(  )
    A、降低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B、实现了人口有序流动 C、利于维护帝国统治秩序 D、体现了殖民掠夺色彩
  • 12.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能(  )
    A、征税 B、废止法律 C、参与行政 D、自主组织常备军
  • 13. 下列时间轴示意图表明了14﹣19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它们共同反映出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动荡变迁中的思想解放 B、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C、城市发展推动欧洲进步 D、国际交往方式多样
  • 14.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 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 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 16. “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的10倍。到1965年,这一比例是15:1;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世纪末,这一比例是30:l”。关于这组数据的分析,其中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只是提供廉价的原料和加工,消费能力并非全球化 B、工业化国家战后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 C、战后的冷战格局,阻碍了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入 D、科技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
  • 18. 文明的成果

    古往今来,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将左侧的“文明成果”与右侧的“区域”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城邦民主制  
    幕府制度  
    哈里发制度  
    《罗马民法大全》 马丘比丘城 

    种姓制度  楔形文字  封君封臣制  皇帝制度

     太阳历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材料二: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1905年10月23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刘大鹏(山西太原县举人)《退想斋日记》

    材料二:中国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颇有改观,而立废科举一节,取数百年来败坏中国及近日屡蹶屡起根深蒂固之附属物,一旦拔弃之,是真中国历史上之新纪元,而东方大局之转移在此矣。本馆记者不禁为此额手,爰取此次谕折,冠于时局之首,以明其关系之大。

    ﹣﹣《万国公报》1905年10月号《中国振兴之新纪元》

    (编者注:《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9世纪60年代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办,主要登载时事和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等。)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废除科举制的不同论调及其原因。
    (2)、以上两则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若进一步研究废科举问题,还需要收集哪些史料作为证据来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