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学业反馈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其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 3.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曾国藩率军镇压 B、发生了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D、清政府“借师助剿”
  • 4.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 5. 下图图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 “黄海抗倭寇,英名留千古”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 7. 近代,列强侵华,国门洞开。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 8.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学习西方的制度
  • 9. 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了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0.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设立京师大学堂
  • 11.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这一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因为“这一年”( )
    A、《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主权 B、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辛丑条约》签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2. 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 13. 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14.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公元(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 15.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16.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 17.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挽救民族危机 B、建立民主共和 C、推行君主立宪 D、维护封建统治
  • 18.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召开,历史上的杭州曾在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 19.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材料反映出( )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B、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工具 C、中外贸易实现互惠互利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20.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6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一把文明的大火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事件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南京条约》签订仪式图二《马关条约》签订仪式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1)、在图一条约中被强行割占的领土是哪里?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危害?
    (2)、在图二条约中,日本提出了什么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美国的侵华政策是什么?
    (3)、材料二中“这场农民起义”遇到了以往农民起义没有遇到过的什么新情况?根据材料三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鲜明的主题。
  • 23. 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甲午战败后)“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摘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年—1913年) 

    年代

    民族资本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年-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年-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1)、列出材料中呈现的史实与观点各两例。根据材料和所学,我们应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的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在1895年—1913年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 24. 19世纪中期开始,列强的侵略让大清王朝开始风雨飘摇,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开始不断走向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签订南京条约②火烧圆明园③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④甲午中日战争⑤康有为   梁启超⑥紫禁城午门外的美国士兵

     

    材料二:但戊戌新政并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

    ——《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

    材料三:德国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1)、根据不同主题,填入材料一中相对应的序号。

    屈辱史: 

    探索史: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图④与图③、图⑤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两个方面说明戊戌变法对洋务新政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的理解
  • 25. 中华民国的建立,打破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但是在实践中却屡遭挫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三: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形势图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孙中山题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参议院制定颁布了哪一部文件?该文件具有什么性质?
    (3)、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孙中山题词中“革命尚未成功”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