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 1. 2003 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一个迷盘,据速盘铭文显示, 此青 铜器属于西周晚期的单氏贵族。以前的铭文先突出文王至恭王等历代周王的成绩, 尔 后才讲到自己的家族。而该迷盘铭文则历叙高祖单公……速等世代的政绩。这说明西 周晚期( )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 B、铭文内容更趋丰富 C、家国观念受到推崇 D、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 2. 汉代统治者提出: “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虽 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但在司法实践中, 出于伦理而促使法 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 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 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 3.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 的工龄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 中规定, “工师善教工, 故 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4. 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可知, 当时这一地区( )

    表 1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 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其他买卖文书

    4 件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葡园、土地租赁

    其他租赁文书

    2件

    房屋、蚕桑、马、牛等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记账文书

    5件

    出受麦账、货薄、便物历等

    A、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B、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商业管理日趋严格
  • 5.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 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 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 年),“岁 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 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 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 6. 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 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

    表 2

    朝代

    统治时间

    有疫情的年份

    爆发频率(次/年)

    东汉

    195

    20

    0.103

    三国至南北朝

    368

    40

    0.109

    明朝

    275

    118

    0.429

    清朝

    267

    134

    0.502

    A、自然物候异常 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 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
  • 7.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 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 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 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白银流入数量 D、民户数量多寡
  • 8. 清朝,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沿用当地的土司管理制度, 但规定了土司由朝廷统一 授予官职; 在北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 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 族充任; 在西藏地区,“驻藏大臣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协商处理政事”。 清朝的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B、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区域 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旨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 9. 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 7 类考试。 10 月 20 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 102 人(首次录取女

    性 2 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 10. 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 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 11. 在铁农具出现之前, 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 这些区域农业出现 较晚; 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
    A、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 12. 某学者整理出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契约内容,如表所示。这反映了( )

    表 3

    序号

    契约内容

    (1)

    国王只能是贵族中的一员,只是受到贵族们的拥戴才成为国王

    (2)

    国王不能单独行使权力, 必须同某些形式的贵族会议共掌权力

    (3)

    国王行使权力只限于王室直辖领地,在这些范围之外,每个封建 领主就是他自己领地内的“政府首脑”

    (4)

    国王和他的主要臣属、附庸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对等的契约 关系

    A、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封君封臣制的逐渐瓦解 C、贵族权力威胁国王权力 D、契约关系受到制度保障
  • 13. 与现代社会把济贫视为穷人权利和实现社会正义不一样的是, 1601 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对当时流行的“新教工作伦理”感同身受,把贫困归于个人原因,把济贫视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由此可知《济贫法》着力强调了( )
    A、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B、社会救济面前人人平等 C、借助民间救济实现自救 D、教会对救助贫困的作用
  • 14. 1733 年,英国人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 ”,改变了过去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 法,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左右穿梭织成布匹,工作效率提高了一 倍,但发明者却遭到抗议而被迫远离故乡。新发明的出现( )
    A、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 C、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 15. 1846 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 1886 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 250 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 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16. 2022 年,面对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趋势, IMF 总裁呼吁降低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及 各国不应向分裂地缘经济的力量妥协。这表明( )
    A、应坚持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遭到普遍抵制 C、要建立经济新秩序 D、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发展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均为必答题, 共 52 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疆域辽阔,发达的道路系统为文书驿传提供了基本保障。秦汉时期,文 书驿传制度在中央基本形成丞相府(东汉为尚书台)和典属国(汉成帝以后为大鸿胪)两级 管理体制, 而后者负责实际管理。在地方,郡县长吏负责邮驿机构吏员配置、过往使者接 待、车马粮袜等物资供应、道路桥梁及各种邮驿设施的维修保护等; 边塞地区则由都尉 府、候官、部、燧分级管理。秦汉文书驿传按是否使用交通工具分为以邮行, 以次行、轻 足行,依《秦律》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按交通工具的类型则可分为以车行、以马行,传车和传马又有质量与所用马匹数量的区别。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盛况。管理邮传的主要有大区长官、运输官和承包商,权利逐次下降。二世纪后,改由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统。承包商负责地方驿站的管理事务,下设从属官员和奴隶负责具体事宜,如驿马管理、维修马车等。大驿站设施齐全且兼有旅店性质, 小驿站只提供更换马匹等中转服务。驿站并非全由国家建立, 一些繁华地区的旅店也会被纳入邮驿系统。罗马帝国早期文书驿传多为步行, 沿军用大道每隔一定距离配备一名信使,但这种"接力传递 ”无法保证每位信使都能准确解释文书信息。随着驿马增多,“驿站马车"传递文书的方式逐渐普及,通过马车,一名信使即可完成任务。

    ——摘编自王云庆、 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秦汉相比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文书驿传制度对秦汉国家治理的意义。 
  • 18.   阅该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4

    时期

    概况

    秦朝

    人口管理实行申报审核制, 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 官府核 实,之后登记载册。

    汉朝

    每年 8 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

    隋唐

    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 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 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朝

    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 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 改为以 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

    明清

    使用黄册作为正式户籍, 编制程序严格, 内容详尽。清初延用黄册, 人丁 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保甲制度取而代之。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二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就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 央, 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 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 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 制定了户主申报 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 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 把户 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 主户有 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 册交相使用, 中期张居正变法, 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 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 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 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

    史舞台。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意义。
  • 19. 火花”(火柴盒上的贴画) 以小小“方寸之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阅该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 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 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      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火花进行历史解释。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拟定一个研究主题, 并指出主题的研究、解释应遵循

    的原则。 

  •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5

    时期

    史实

    史前

    时代

    农耕的推行使定居这一新生活方式成为可能。食物提供了平台, 让文明得 以建立于其上。接着, 它又成为社会组织的工具, 协助塑造并建构逐渐成形的

    复杂社会。

     

     

     

    近代

    横跨旧世界的香料路线,促进了不同文化在建筑、科学和宗教等领域的交 融……这一过程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 开启了欧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海 洋贸易路线, 并让欧洲国家建立起最早的殖民地。随着欧洲国家竞相建立跨越 全球的帝国,食物也协助引发了人类史上的下一波巨变: 通过工业化推动经济

    发展的大潮。

     

     

     

    现代

    20 世纪, 人们将科学与工业技术运用于农业, 食物供应大幅扩增, 世界人 口也相应剧增。若没有“绿色革命”(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 活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会在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广泛蔓延的饥荒。 食物供应速度超越人口增长的速度, 为发展中国家在 20 世纪末高速发展的工

    业化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食物、

    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选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史实,自拟一个论题, 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