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卷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由此反映出姜寨文化 (  )       
                            
    A、原始野蛮,未出现手工业 B、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 C、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 D、定居生活,处于母系氏族
  • 2. 《周礼·秋官》记载:“(西周时期)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材料中的理政方式体现了 (  )
    A、西周逐步确立民主政治体制 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 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
  • 3. 史学家有时会曲意修饰历史事实,称为“曲笔”。例如:晋文公欲称霸,召周襄王到河阳接受诸侯朝见。孔子认为“以臣召君,不可以训”,遂在《春秋》中记曰:“天王狩于河阳。”这种做法旨在 (  )
    A、维护礼乐名教 B、还原历史事实 C、美化君主统治 D、抒发个人见解
  • 4. 下图为1933年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战国铸客大鼎,鼎口有铭文“铸客”。有释“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而非本国的工匠。由此可知 (  )

     

    A、楚国青铜铸造技术落后于其他诸侯国 B、工场主雇佣劳动力现象开始出现 C、战国时期已出现身份较为自由的工匠 D、各诸侯国户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 5.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这一官制 (  )
    A、构成了贵族政治的内涵 B、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C、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D、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 6. 下表为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推知 (  )
     

    功臣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功臣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高祖

    1

        

    汉昭帝

       

    3

     

    汉惠帝

    3

        

    汉宣帝

       

    4

    1

    汉文帝

    4

        

    汉元帝

        

    2

    汉景帝

     

    4

       

    汉成帝

      

    1

    1

    3

    汉武帝

     

    5

    3

    1

    3

    汉元帝

       

    1

    4

    A、功臣与士人矛盾尖锐 B、外戚宗室一度控制朝政 C、封国制度逐步被废除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7. 唐代世人以“词学门阀”为“佳婿”的标准,宋代也流行“婚姻不问阀阅”的观念。唐宋时期的婚姻观主要源于(  )
    A、诗词的繁荣 B、商品经济发展 C、科举制发展 D、门第观念消失
  • 8. 面对大批涌入境内的流民,东晋、南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广泛的设置侨州郡县,即按其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对其进行登记、管理,并规定只要注籍在侨州郡的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优待政策。这一做法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引发户籍制度的混乱 D、适应了大一统政局的需要
  • 9. 唐朝前期,一切政令必经政事堂会议通过方能生效。唐玄宗时选任了一些擅长文学的亲信担任翰林学士,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 B、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 C、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D、确立了二元权力中心
  • 10. 五代时期,周景受后周世宗派遣改造汴州城,周景心知汴水疏浚后,将有大量淮浙客商经汴水入京。因此,他率先奉诏在汴水口起楼十三间,转租给商贾存放货物,以致山积波委,岁入数万计。由此可见,当时 (  )
    A、交通成为商业决定因素 B、城市非法占道经营现象普遍 C、商品经济日益走向繁荣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 11. 宋太宗认为,“外扰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欧阳修也指出,“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由此可知,宋朝 (  )
    A、边患危机不足为虑 B、君臣治国的共识完全一致 C、民族政策开明包容 D、实行守内虚外的治国政策
  • 12. 《东京梦华录》载:“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有姜行,北去有纱行。”材料体现了(  )
    A、市场分工类别化 B、市场突破了时间界限 C、坊市的限制严格 D、商品交易额迅猛增长
  • 13. 《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由此可知,元朝 (  )
    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 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
  • 14. 俞森《荒政丛书》记载: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 15. 钱穆《国史新论》载:“明朝皇帝在法理上,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都是由皇帝发布。”形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B、宦官专权局面形成 C、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D、中央集权日趋加强
  • 16.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中主人公白娘子的形象是个美貌害人的妖怪,到晚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却是一名勇于追求爱情,甘愿放弃千年修为的凡人女性。白娘子的形象演变,折射出 (  )
    A、理学社会影响力弱 B、审美标准的根本转型 C、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D、文学发展的人文倾向
  • 17. 明嘉靖年间福建巡抚谭纶上奏,“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制之以法,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宜稍宽其法。”谭伦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封建统治 B、松弛海禁政策 C、造福福建人民 D、发展沿海经济
  • 18. 李贽在评点《水浒传》人物时,最瞧不起的就是宋江,认为这个人是假道学,装出来的,而他最赞扬的就是黑旋风李逵,认为李逵出身市井,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一看法 (  )
    A、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转型 B、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 C、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诠释了经世致用内涵
  • 19. 清朝在松江、嘉定、常熟等地,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魏塘竹枝词》中写道:玉臂弯弯纺木棉,兼斤一百是庄线。织成不让丁娘子,只待苏松纱布船。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地(  )
    A、男女社会生产分工异位 B、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农产品生产日益商品化 D、经济结构转型倾向初现
  • 20. 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的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说明军机处 (  )
    A、提升行政效率 B、有最高决策权 C、人员构成简单 D、是一临时机构
  • 21. 徐继畬在其1848年出版的《瀛寰志略》中介绍:都城有公会所(按:指议院),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按:指上议院和下议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说明徐继畬 (  )
    A、主张效仿英国君主立宪制 B、率先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C、对西方民主制度有所了解 D、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2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人间天国里,天堂毕竟只能是一种影子。太平天国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例如取消商业,但现实使他们重重地碰了壁。”这一主张根源于(  )
    A、阶级斗争的激烈残酷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 23. 对于修筑铁路一事,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时认为“铁路费烦事巨”,中国应正言拒绝。1874年,他在《筹议海防折》中则强调铁路“可以一日数千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1885年《请借洋款建造铁路折》他又进一步指出“铁路实有远利”。这一变化说明 (  )
    A、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 B、交通运输影响战争输赢 C、民族危机推动观念革新 D、朝廷要员左右国家政策
  • 24.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禁止仇外,停止考试,责成官吏保护外人之上谕,当在各府厅州县,张贴两年。此规定(  )
    A、加强对华思想控制 B、体现列强以华制华 C、促进中国社会稳定 D、有利中外和平共处
  • 25. 1901年,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称:“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法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此处慈禧所说的西政之本源是指 (  )
    A、器物 B、制度 C、军事 D、文化
  • 26. 19世纪末,作为中国政权基础的在朝绅士、在野上层绅士与乡绅,因清王朝的改革措施而出现了分裂。辛亥革命时各省的独立,大致由主张或同情革命的绅士、军队和反满秘密结社所领导的群众这三大势力促成,中国也由“绅—军政权”转变成为“军—绅政权”。这一转变 (  )
    A、根源于清廷权力结构下移 B、为辛亥革命失败埋下隐患 C、说明士绅阶级已退出政权 D、有利于地方发展民主政治
  • 27. 在北洋政府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设有两院制或一院制的国会。继袁氏之后的北洋集团的主要人物均不得不采取以军事武力作“后援”,以“民意”为招牌来激烈地“竞争”最高的政治权力。这说明该时期 (  )
    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 B、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C、社会转型有较大的阻力 D、军事夺权成为主要方式
  • 28.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这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  )
    A、促进了民众觉醒 B、壮大了无产阶级 C、维护了国家利权 D、捍卫了民主共
  • 29. 右图为《扩大红军》宣传画,反映了福建宁化苏区广泛开展扩红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场景。此举有利于 (  )
    A、推动国民革命深入 B、巩固土地革命成果 C、促使长征转危为安 D、支援敌后抗日战争
  • 30.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划分国、地财政税收,将盐税、海关税及内地税、烟酒税等划为国家税,将田赋、契税、屠宰税等划为地方税。1941年6月,国民政府决定将原属省级财政收入的田赋、营业税等均纳入国家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服务于民族战争需要 B、中央集权制度遭受破坏 C、蒋介石强化独裁统治 D、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 31. 1948年11月25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了新华社淮海前线二十二日电《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而同一天的《中央日报》刊载的则是中央社徐州二十四日电《黄邱李会师大许家,陈匪残部分南北窜》。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军通过信息战迷惑公众 B、随时间推进战局不断变化 C、国共两党对形势判断有异 D、新闻报道真实性需经鉴别
  • 32. 1947—1948年,中国多地灾情严重,各解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互济”运动,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灾物资;山东解放区组织5县民众运粮,民工从中提成粮食超80万斤。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赢得国际广泛支持 B、筹划战略决战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关注民生救济
  • 33. 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但同时又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并要继续同台湾国民党集团“保持实际上的联系”。这说明英国(  )
    A、始终紧随美国外交步伐 B、率先打破了意识形态对立 C、试图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D、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政策
  • 34.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回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村里所有人都说:你去了只管选毛主席!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实现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申纪兰的这段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
    A、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 B、人大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 C、人大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 D、女性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 35. 右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  )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
  • 36.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同时,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一现象(  )
    A、促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 B、根本上扭转了经济发展趋向 C、得益于“八字”方针政策的调整 D、利于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37. 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 (  )
    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 B、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 C、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D、受到国内阶级斗争局势影响
  • 38.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成都灌县(今都江堰市)宁江机床厂的商业广告。这次广告反映出当时宁江机床厂 (  )
    A、服务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得到中央政府支持 C、产品销售逐渐供不应求 D、尝试运用市场手段
  • 39.  右表为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年份山东城乡居民消费部分明细项目占比分析表。该表反映出 (  )

    年份

    食品占比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84

    59.90%

    51.95%

    1992

    51.06%

    54.54%

    2000

    34.96%

    44.16%

    2012

    32.97%

    34.26%

    2018

    26.33%

    28.06%

    A、当地居民食品消费量大幅下降 B、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逐年下降 C、改革开放促进粮食生产大发展 D、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更快
  • 40. 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放电,标志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均得益于(  )
    A、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 B、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升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家高度重视核能利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谈参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参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万计。参薄其值(低价)收之,佣饥者,给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塍,可备防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豕,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塍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之植菰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鸟凫昆虫之属悉罗取法而售之,亦以千计。室中置数十匦,日以其分投之,若某匦鱼入,某匦果入,盈乃发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倍。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谈参经营农业的特点,简评影响。

  • 42. “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 严复、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将国民改造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验证也,必三者既立而后其政法从之。于是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且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1896年严复《原强修订稿》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国家是由国民组成的,国民不新则国不能新。“国也者,积民而成。”因此,新国民应该要有国家思想、国家观念。“国家思想者何?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国民应该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对于朝廷,对于外族,对于世界都应该以国家为重。同样,梁启超也把民族主义融入了他的“公德”观中。处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心的中国,非一二英雄可以抵御,只有集合全民族的力量才可以救亡图存。

    ——周炯 《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刍议》

    (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认为当时中国强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提出此主张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梁启超的“新国民”观与严复的主张有哪些异同?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维新派“改造国民”的方式并归纳其对当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