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二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练习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24题,共48分)
-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总额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世界各地间的贸易额增长迅速 B、工业革命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的形成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2. 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A、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的继续深入 C、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D、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3. 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 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4. 17-18世纪英国、荷兰、瑞典、法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运回的瓷器总量高达3亿件以上。欧洲人在痴迷瓷器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复制和仿制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瓷器的创作中。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西学东渐传播了科学知识 B、全球性贸易网络已经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文化的传播 D、跨国公司促进经济全球化5. 有学者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1世纪初,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兑换首次由政府担保。材料表明( )A、宋代近代经济已相当繁荣 B、宋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 C、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 D、商品经济催生了信用金融业6.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上述诗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陈述丝绸之路兴衰 B、再现汉唐盛世风采 C、赞美丝绸之路上贸易盛况 D、陆上交通发展迅速7. 从1929年开始,欧美国家奄奄一息,有能力贷款的客户越来越少,西方银行家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巴不得苏联多贷点。据统计,西方国家至少向苏联提供了7亿美元的贷款,大大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目的是( )A、协助苏联建设 B、建立世界市场 C、获取垄断利益 D、缓解金融危机8.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一措施( )A、表明国家机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表明政府推行“实业救国”战略 D、表明中国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9.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西班牙人先用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中国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A、该贸易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新航路开辟助推了全球性商业贸易 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10. 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据此可知( )A、政府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B、斗茶的目的是将新茶贡献给天子 C、斗茶风俗促进了茶叶技艺的提高 D、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11. 据记载,19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的洋布价格即便“仅土布价格一半”,也只有“直隶和临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而广大北方“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织的土布”。这说明( )A、传统的自然经济牢不可破 B、洋布在价格上缺少竞争优势 C、农民自觉抵制西方的入侵 D、北方农村洋布市场尚未打开12. 如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立场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C、史料互证才能揭示历史的真相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13. 16世纪,秘鲁商人将白银运到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大部分白银被用来换取亚洲商品。马尼拉大帆船从阿卡晋尔科出发将白银运到菲宾,而菲律宾汇集了中园的瓷器和丝绸、印度和波斯的地毯、马六甲的香水、爪唯的丁香、钙兰的肉桂等。据此可推知,当时( )A、亚洲各国主导国际贸易发展 B、太平洋沿岸是世界市场中心 C、自由贸易原则得到普遍运用 D、西班牙对亚洲贸易逆差严重14. 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 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15.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推行经济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鼓励企业自由竞争,让已经实现国有化的企业重新私有化,使萎靡的英国经济暂时走出衰退状态。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A、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6. 1971年8月,美国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美国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接受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美国政府的行为说明( )A、美国霸主地位走向衰落 B、美元国际货币格局动摇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D、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17. 朱元璋时期,采用折变的方案,把胡椒、苏木这些珍贵的南洋香料,作为各级官员工资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开展,这一政策却遭到了群臣反对,最终被迫废除。这反映明朝( )A、中央财政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B、香料货币功能因贸易扩大而丧失 C、官方贸易加强了中外的交流 D、明朝政府已经具备现代金融意识18. 如图所列为世界某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世界各大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D、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19.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20.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在浩渺的海上经营了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下图为其贸易路线示意图。该贸易( )A、黑人奴隶是其重要的商品 B、澳门为其重要贸易中转站 C、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D、使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1.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时装公司,为了迎合‘摩登女性’的心理,不断地把服装加长裁短,或是贴花加边,以新奇时尚"。材料可以说明( )A、中国妇女传统形象发生根本改变 B、近代服装的中西合壁特点 C、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D、时尚是商业发展的催化剂23.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一个贸易网络己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C、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24.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二、主观题(共52分)
-
25. 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各区域之间的联系逐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得到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导致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12月11日,在漫长谈判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迎来了一段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应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提升全融双向开放水平。
——摘编自李志鸿、梅冠群《中国发展观察》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简析欧洲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货币领域所采取的措施。(3)、写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②21世纪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影响力逐步提升的表现。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开始,茶就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魏晋以来,茶因清淡虚静而渐渐受到佛、道教徒的广泛受用。唐朝时,饮茶多以茶饼研末,煮茶时讲究“三沸”,使得烹茶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当时南方产生了官茶园,寺茶园,农茶园等不同形式的茶园,仅湖州造茶一年就是“万八千四百八斤”。唐朝政府还开辟茶马古道、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强化边疆管理。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交流到了世界各地。宋元时代,出现了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的习俗。明清时期,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以茶叶为大宗、经蒙古高原到俄罗斯的恰克图贸易也走向兴盛。
——据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等
材料二 1657年,荷兰人把少量中国红茶转运英国,茶叶首次登陆英伦。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饮茶嗜好被带入宫廷,引得“英人争先恐后以饮茶为一荣幸事”。1668年,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茶叶转运,使得当地茶价高出英国本土一倍。19世纪,葡萄牙王室为解决财政问题,将中国茶树引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的皇家植物园,种植、采摘和烘焙茶叶的方法与中国完全一样。在中国茶农指导下,巴西种茶业一度蓬勃发展,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巴西人至今仍把茶叫作“洒”,与中文发音非常接近。秘鲁,牙买加、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也都开展过中国茶树的引种工作。
——据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古代,17—19世纪中国茶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国金融势力也迅速侵入我国。外国银行很快成为旧中国金融事业和金融市场的垄断力量。在帝国主义金融势力侵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中国人民自己办的新式银行也出现了。在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奏准清廷之后,1897年5月27日于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之后,各地也随之设立一些银行。一时出现中国银行兴旺发达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的兴起,对以银行业为主体的新式金融市场的出现,提出了要求并创造了条件。于是我国的新式金融市场就以上海为中心,由大城市到中等城市,由浙江一带到沿海其他城市,又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发展了起来。金融市场本应该为工商业服务,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产业联系甚少,主要从事黄金、外汇的交易。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多是国家债券,成为各路军阀维持统治,互相混战筹集资金的场所。东南沿海城市的金融市场产生早,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和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内地金融市场产生较晚,发育程度也很低。抗战期间金融市场曾一度转移到重庆和西南、西北一些城市。抗战后,金融中心很快回到上海等沿海城市。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在这样一个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英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17世纪之后,英国的货币制度渐趋稳定,票据结算等信贷工具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是金融体系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切不仅为金融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而且对金融体系的形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随着英国农业、工业、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信贷工具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为英国金融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提。到18世纪50年代,以国债制度的建立为轴心,以银行网络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已初具雏形。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以伦敦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共同组成的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是英国得以率先迈入工业化大门的至关重要因素。作为直接资本市场的交易所和作为间接融资渠道的银行,为英国近代早期积累的大量财富与工业投资构筑了一座坚固的顺畅的大桥。
——摘编自罗秋《英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英两国金融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金融体系形成的背景及影响。28. 【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经济结构是同业公会所有制结构。封建庄园经济结构是以对地产的所有权为基础的,城市经济结构却是以对工具的所有权为基础的。在这里工具与土地不同,工具已经是劳动的产物,社会已经是由劳动者自己生产的社会,它不再处于天然状态,而是处于商品经济状态。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无论手工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都归个人所有,可是它的周转无一例外地受到同业公会的控制,但这也阻止了工商业利润转化为地产,从而保证了货币资金向商业方向发展。所以,西欧“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可以看作是资本和地产的分离,看作是资本不依赖于地产而存在和发展的开始,也就是仅仅以劳动和交换为基础的所有权的开始”。同业公会成员是一个特权等级,他们具有对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封建特权。这种特权是由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庄园经济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造成的,因而等级资本尚不具备真正的资本职能。西欧城市经济结构既不同于封建庄园经济结构,有某些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又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多封建经济的特点。它是封建地产所有制下的庄园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过渡的一种经济结构。
——摘编自任奇正《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大体在宋代之前,中国城市一直实行坊市制度。在坊市制度下,城市中的住宅区与市场严格分开。市场由官方设立,被限制在四周由围墙圈定的区域内,市场交易活动也只能在白天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当城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对交易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会越来越束缚城市商业的发展,而最终被商业经济的发展所冲破,并且管理体制也随着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发生改变。
——摘编自林成西《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