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
    A、有助于文化认同 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 C、加剧了诸侯割据 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 2. 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材料反映科举制( )
    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 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 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 3. 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 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 4.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 )
    A、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 B、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 C、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
  • 5. 1922 年《申报》刊文指出,家中男女“皆需有经济之独立能力”,且一不靠遗产制度生活,二不只靠男子生活。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生活所需,更有两大好处:“一则可以减轻男子之劳力,一则可以使男女两方面之位置平等。”  这从侧面说明( )
    A、男女平等逐渐实现 B、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C、大众传媒迎合女性受众 D、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 6.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把“再造中华”的期望虽落到民众身上,但仍认为“拯教国群,是在君子。”1919年后,他认识到,现在“劳力者阶级需要联合起来,成为横的组织”塑造“劳工神圣”的新伦理,“以反抗劳心者阶级”。李大钊的思想转变( )
    A、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 B、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 C、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 D、为探索国家出路提供了新方案
  • 7. 20 世纪 50 年代,一首歌曲《老司机》唱遍城乡:“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起了手风琴,我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岁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呀没见过呀,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的出了厂,哟嚯嚯……”这首饱含激情的歌曲( )
    A、体现出“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激发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D、反映工人阶级在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 8.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前,英国驻普鲁士大使向政府报告: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保护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这一建议( )
    A、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B、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 C、预见了未来欧洲局势的变化 D、推动德国走上和平统一道路
  • 9. 21 世纪初,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引用了如下事例:当年在马克思移居的国家英格兰,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成为城镇工人阶级。这种曾经让马克思深感震惊的暴力掠夺过程如今正在巴西和印度等国重演。由此可知,作者旨在(   )
    A、揭露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说明各国城市化进程具有规律性 C、鼓舞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斗争 D、论证马克思主义仍有强大生命力
  • 10. 1919 年 3 月,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党领袖扎格鲁尔,埃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运动,并引发了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在一些城市和乡村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和“苏维埃”,并没收地主和外国人的土地。这表明(    )
    A、民族自决成为斗争的思想武器 B、英国殖民当局调整了统治策略 C、十月革命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D、埃及社会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 11. 1945 年 10 月,中共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工作方针对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首先从各旗开始,争取时间,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建立自治政府。”该指示( )
    A、使得内蒙古地区率先获得了解放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 D、体现中共对新型民主制度的探索
  • 12. 1901 年,慈禧太后和部分官员希望通过举行乡试来提振权威,团结士心。但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缺乏改革决心 B、地方势力与朝廷全面对抗 C、废除科举是当务之急 D、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 13. 滥用程序是原告或被告利用自己对诉讼手段的了解,不当运用它们损害诉讼相对人利益并为自己牟利的行为。罗马法对滥用程序做了详尽的规定和严厉的制裁。这体现出罗马法( )
    A、强调程序与形式 B、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C、追求公平与正义 D、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 14. 特定时代词语语汇中的“高频词”,表征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下表为中国共产党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部分高频词的次数统计。此次大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首次提出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C、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改革开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
  • 15. 2022 年 G20 峰会上,印尼满怀喜悦地向全世界展示了雅万高铁的建设成果。作为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长 142 公里,最高设计时速 350 公里,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万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这反映了中国( )
    A、以巩固发展周边关系为外交首要 B、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借科技进步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 D、致力于推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 16. 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 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体共 4 小题,共 52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 年 7 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 1.5 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 年成立互助组,1953 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 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 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 18. 二战前后,国际贸易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 年七八月间,英国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纽芬兰、印度缔结了号称“帝国特惠制”的共同保护关税协定,规定:英国对从自治领和殖民地输入的商品给予免税或减税优待,对大约 80%的进口商品免税;英国限制本国从帝国以外国家和地区输入农产品;英国工业 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有优惠待遇;提高对英国以外国家进口货物的关税率。1929~1938 年,英国自治领和殖民地在英国出口中的比重由 44.4%上升为 49.9%;英帝国提供英国的进口物资,由 1930 年的 29%增加到 1936年的 40%。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打算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但因为遭到西欧国家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于是,美国退而建议签订一项多边的关税和贸易协定。1947 年 10 月 30 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订,并于 1948年 1 月 1 日开始生效。该协定按照美国提倡的“门户开放”原则,宣称要“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的生产与交换”“降低关税”“消除国际商业上的差别待遇”等。由于西欧国家的抵制,该协定仍保留了某些关于特惠制和关税同盟的条款,并且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本国工业的必要措施。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主导建立“帝国特惠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并简析其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