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

  • 1. 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贾尔莫文明遗址的沉积物中,既发现了大量大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也发现了大量绵羊和山羊的遗骨,还有几个野生动物的骨头;工具组合包括石镰、磨石和其他耕作工具。这可以说明贾尔莫文明(   )
    A、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B、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 C、采用旧石器进行生产 D、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
  • 2.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A、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食物物种的培植与交流 D、先秦农业生产与水利
  • 3.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
    A、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B、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 D、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 4. 下表是玉米在清代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玉米传入(    )

    河南《嵩县志》

    “今嵩县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稻虽产,非常需也。”

    广西《白山司志》

    陕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

    贵州《荔波县志》

    “荔邑山多田少,惟恃此(苞谷)以度荒月。”

    A、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首先在北方平原地区得到推广 C、给中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 D、反映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冲突
  • 5. 下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影响该时期北美农作物构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理环境的制约 C、英国殖民政策的限制 D、全球航路的开辟
  • 6.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英国很多咖啡馆的墙上贴满了商品广告和寻人启事,成为人们交换信息和针砭时弊的场所。2002年8月,美国咖啡业巨头星巴克宣布着手为消费者提供无线互联网服务,在各咖啡门店配备Wi-Fi,将其打造成为办公室和居家之间的过渡性空间。以上史实共同说明( )
    A、咖啡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D、美国正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 7. 蕃柿:“一名六月柿, 茎似离,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二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米自西蕃,故名。"有关该物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美洲的番茄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种植 B、明朝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将之引入中国 C、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D、清朝光绪年间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 8. 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 9. (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
    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 10. 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此后几经修订。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并明确规定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今我国(     )
    A、依法治国原则得到贯彻 B、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C、人民诉求推动法制建设 D、卫生立法程序严密
  • 11. 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千克以上的目际,此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目标,使中国起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B、科技水平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水稻新品种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 12. 上图为“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对该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 13. 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 14. 早春时节,迁西居民就已品尝到本地产的新鲜草莓。这主要得益于(   )
    A、食品储藏工艺的完备 B、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 C、冷链物流产业的成熟 D、优质高效化肥的应用
  • 15. 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共出土铁范40副,87件,其中60%为农具范。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B、传统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农用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D、战国铁制农具使用逐渐推广
  • 16. 《氾胜之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其大意为五月、六月对麦田进行两次翻耕后,七月进行耙地、耕地,进一步将土地“摩平”以保墒(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等到农历八月,冬小麦就适宜播种了。该记载(   )
    A、促使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反映了农业动力领域的革命 C、说明关中地区实现一年两熟 D、有利于精耕细作模式的推广
  • 17. 工具、技术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表所列的工具、技术及劳作方式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 18. “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弦,索通激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其掉枝所贯行桄因而推挽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材料反映的冶铁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坯车
  • 19. 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 20. 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开启了商业化团队观光的时代。10年后,库克推出了首个欧洲大陆游套餐,这趟旅行从英国出发,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和法兰克福,再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参观世博会。库克在1872年还推出了历时222天,全程4万公里的环球旅行团。旅游方式的变革得益于(   )
    A、中间阶层发展趋于稳定 B、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C、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变革 D、垄断组织产生发展
  • 21.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 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 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
  • 22.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的相伴的无穷机遇。然而,这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他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
    A、丰富了大众的物质生活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增加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D、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质
  • 23. 在18世纪的英国,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蒸汽机的制造、维护和改进工作。如斯密顿调整了横梁,增加了顶部冷水箱的高度;斯图尔特安装了齿轮;沃兹布拉夫和皮卡德做出了循环利用热量的加热器……在此基础上,瓦特完成了“它”的革命。这表明(    )
    A、市场需求是技术革新的第一动力 B、制度进步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C、技术积累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D、英国工业化得益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 24.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上海耶松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湖北汉阳铁厂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25. 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大兴职业教育,创办了大批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实科学校、专科学校主要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社会底层儿童开设。这一现象( )
    A、凸显德国教育的公益性 B、说明德国教育开始世俗化 C、迎合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展现了德国基础教育成就
  • 26. 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变迁 D、新阶级力量决定流行风尚
  • 27. 下列选项中,属于工业革命引起的变革有(   )

    ①文官制度建立      ②证券交易所出现    ③农业机械化        ④工厂制度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8. 1983年,法国核电成本每度为0.16法郎,而煤电成本为0.30法郎。这一年,法国核电厂发电量为1370亿度,共节约发电成本约200亿法郎。1982年,美国从核电获益17亿美元左右。核电成本比煤电每度低0.57美分。这表明(   )
    A、环境问题引发能源革命 B、核能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人类能源革命取得突破 D、清洁能源成为科技竞争焦点
  • 29. 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主要反映了(   )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 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 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 30. 1970年4月24日,它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星箭分离。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它播送的音乐,声音清晰洪亮。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第一枚中近程导弹成功试射 B、“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 31. 公元前2世纪至2世纪,赊买赊卖的商业信用行为在黄河中下游较为普遍。在3世纪,类似的商业信用行为则大为减少。对上述变化解读正确的是,3世纪( )
    A、社会动荡增加商业风险 B、商业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 C、文明交融促进商品贸易 D、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 32. 下面为汉代丝绸之路和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汉代相比,元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不同是(   )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A、与蒙古远征密切相关 B、深刻影响欧洲经济格局 C、交流的时空大为拓展 D、河西走廊核心地位下降
  • 33. 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乐善好施’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这些记载反映了(   )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 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 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 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 34. 17世纪初,荷兰人已垄断了波罗的海3/4的谷物贸易……1/3到1/2的瑞典金属贸易,由法国和葡萄牙运往波罗的海的盐有3/4是通过荷兰的船只运送。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后,很快将贸易拓展到了亚、非、北美洲。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荷兰打破了教皇子午线 B、荷兰发达的海上贸易 C、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35.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A、 B、 C、 D、
  • 36. 观察下面结构图,中间“圆圈”空白处填写最为合适的是(   )

    A、晚清政府洋务新政的推行 B、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中 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 3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把多个国家拖入“国家破产”的边缘。其中,北欧小国冰岛首当其冲,如果想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哈尔德应该(   )
    A、向欧盟其他盟友寻求援助 B、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 C、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38. 1952年,中日签订贸易协议,规定采用易货贸易方式,贸易总金额为3000万英镑;针对禁运货单采取同类物资交换的原则;按当时双方供求关系的需求程度,将双方出口货单分为甲、乙、丙三类,规定同类货物互换。中日贸易协议的签订得益于(   )
    A、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建 B、关贸总协定对国际贸易的保障 C、中日国家利益的需要 D、抗美援朝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 39.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1980年代的金融泡沫化危机;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也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这些危机( )
    A、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C、促使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D、威胁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 40. 如表是冷战结束后,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基本特征

    表现一

    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成为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之一。

    表现二

    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发展。

    表现三

    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A、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新的经济秩序全面确立 B、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各国认可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得以构建 D、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41.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物种总会借助偶然事件或是有利的环境条件到处游走。而哥伦布大交换就像一张生物互联网,将自然界的每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年:发现哥伦布新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