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直到6世纪,伴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法律体系逐渐走向了统一 B、法律制度开始趋于完善 C、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罗马法得到传承和发扬2. 清朝政府针对蒙古地区颁行了《蒙古律例》,分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哨卡、盗贼等十二卷,共二百零九条。其中规定,禁止蒙汉两族之间自由往来,禁止蒙汉通婚,以及禁止内地汉人到蒙古从事农耕活动,蒙古王公不得延请内地书吏等。这( )A、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 B、意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C、阻断了民族交融过程 D、为废除土司制度创造了条件3. 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4.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内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两国对于法币改革持支持态度,而日本却认为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A、折射出列强间的利益争夺 B、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C、沉重打击了日本金融霸权 D、改善了当时的外交处境5.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这一赋税制度是( )
征收名目
将田赋和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征收。
纳税方式
取消力役,把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并将其摊入田赋中,征收赋税一律征银,用货币取代实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雇佣。
征收方式
改民收为官收,从征收到押运均由官府承办。
A、摊丁入亩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租庸调制6. 美国对社会保障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都相对独立,各司其职,联邦政府制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州和地方政府都要贯彻执行。由此可知,这一管理体制(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 B、体现了联邦体制特点 C、缩小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D、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阶级的形成 B、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C、物种的交流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8. 罗马共和国初期,一般平民和贵族所占土地在面积上并无太大差距。贵族出身的元老与执政官甚至和普通农民一样要在自己的田间耕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罗马( )A、实现了阶层平等 B、民主政治取得突破 C、社会经济的状况 D、小农经济逐渐恢复9. 如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 B、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 C、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 D、农业生产方式领先世界10. 目前发现的汉代牛耕画像石皆位于汉代的北方州郡,即使是最靠南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的“二牛二人式”耕作图画像石也在淮河以北。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汉代( )A、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B、南方不适宜农业耕作 C、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 D、忽视牛耕技术的推广11. 1800年美国就业女性占女性总数的5%,到1850年增长至10%。妇女们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其中有一部分从事技术性工作。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A、就业政策的调整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妇女运动的兴起 D、阶级结构的变化12.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连接,在宽阔的世界里与更多各种各样的人相连,受其影响就会改变想法,改变想法就会改变行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由此可推知( )A、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信息革命使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 C、工厂制度逐渐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科技改变人们思维以及生活方式13. 对如表所示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16世纪贵重金属输入欧洲情况统计表(以比索为价值单位)
时间段
1503-1505年
1526-1530年
1546-1550年
1576-1580年
1596-1600年
总计
371055.3
1038437.0
5508711.0
17251941.0
34428500.5
A、世界市场的形成带动财富全球流动 B、其直接原因是殖民扩张与掠夺 C、跨区域自由贸易促使货币急剧增加 D、工业革命迅速提升了社会财富14. 自2001年以来,国际社会开始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称为“金砖四国”(BBIC).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前国家合作序幕。2010年随着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达到50%。这反映出( )A、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强 B、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出现剧烈变动 C、发展中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D、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15.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店铺)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出售后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魏塘镇( )A、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 B、商人群体大量涌现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16. 《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用水而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这体现了( )A、礼法制度对建筑理念的渗透 B、“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C、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的融合 D、古代都城政治功能的强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我国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了“一边倒”的战略抉择,决定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新中国与苏联发展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为了区别于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经中苏两国的平等协商和中国提议,中苏决定在原名称“同盟”之后加上“互助”两字,并把条约内容中关于“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的“尽给予”改为“尽全力给予”。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摘编自李莉、宋晓芹《中苏结盟与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彻底断绝。1952年,中国与锡兰的“大米换橡胶”贸易协定,开了中国与不同政治制度国家进行贸易的先河。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英国,这是中国派往西方的第一个贸易代表团。此后,法国、瑞士、联邦德国等国家的工商界代表纷纷访华。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及其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政府对与其进行朝贡贸易的国家采取“厚往而薄来”的态度,会回赠其相当于贡品价值好几倍甚至数十倍的礼物,以物质利益吸引外国使者继续来明朝朝贡,以彰显明王朝的国威浩大。随着朝贡的国家越来越多,明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于是,明政府又对贡使入朝的时间、地点、贡品数量等进行了限制,一度还实施“勘合”制度,即凡外国贡舶入境,必须持有明朝廷颁发的“勘合”凭证,方可进入指定港口进行朝贡贸易。同时,明政府还对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贡期,关系较好的琉球王国两年一贡,关系一般的安南、占城、高丽等国则三年一贡,而对日本却是十年一贡。
——摘编自蔡天新、黄花《明代的朝贡制度特征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明太祖即位后,遣使诏谕各国来朝,并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宁波、泉州、广州设市舶司,规定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而占城、暹罗西洋诸国的贸易往来则统一由广州市舶司管理,此为朝贡贸易体制初建。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朝廷放宽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对番货实行“抽分”制度,对暹罗、满刺加等国的来华货物,俱按十分之三抽;允许向私人海商征税,意味着朝贡已不再成为贸易活动的唯一渠道。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后,私人海外贸易逐渐兴盛,与明朝维系朝贡关系的,也仅有安南、朝鲜等少数国家。在海外贸易政策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明政府对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及税收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
——摘编自吴昊《朝贡与海禁:明代海外贸易政策述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贸易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朝贡贸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影响。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城市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并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大批购物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涌现,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以及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以集中为主转向以分散为主,中心城市人口逐渐向郊区分散,郊区化特征日趋明显。经历了二战后60多年的发展,至2013年,西方发达国家总体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9.8%,法国、德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75%,英国与美国则有80%以上,日本更是超过了90%。
材料二 二战以后,面对城市化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城市化的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兴建和改善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福利体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加强干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通过经济、政治、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定位,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创造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帅、孙媛《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深入发展的原因。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