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学者指出:商代,王既直接统治着“王畿”地区,也间接支配着臣服或服属于它的若下邦国。王畿对于其他属邦就是“国上之国”,其他属邦则属于王朝中的“国中之国”。 其意在说明,商代( )
    A、家国一体思想观念得到增强 B、重视社会等级的构建 C、已出现天下共主的国家结构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 2. 《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 3. 唐朝士人对科举制多有记述,其中部分文献记述如下表。据此可知,唐朝科举制( )

    文献记述

    出处

    开元中,以多才应诏,解褐(入仕)授秘书省正字。

    时海内和平,上有不由文学而进,谈者所耻

    梁肃《李史鱼墓志铭》

    自开元、天宝间,万方砥平,仕进者以文讲业,无他蹊径(门径)

    权德舆《王公神道碑铭》

    别得人间上升术,丹霄路在五言中

    方干《赠李郢端公》

    A、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B、适应了基层教化的需要 C、缘于文学创作的推动 D、推动了三教思想的融合
  • 4. 从宋初开始,地方废节镇而置路,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监司和帅司,监司和帅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全国各个统县行政组织(府、州、军、监)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指挥、控制和监督。据此可知,宋代( )
    A、地方行政自主性弱化 B、地方军事能力得到提升 C、监察区变为行政机构 D、地方行政制度不断优化
  • 5. 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创作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而此前女性文学创作以闺怨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社会的主流意识发生嬗变 C、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 D、心学的传播与时代的发展
  • 6. 晚清时期,林则徐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魏源通过《海国图志》阐发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推动“采西学”“制洋器”,把“师夷制夷”的思想推向实践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开明士人( )
    A、探求了强国御侮之策 B、促进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C、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的理念
  • 7. 1906 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提出:“尚公”,注重团结合作和社会公德;“尚武”,仿效各国“全民皆兵之制”;“尚实”,学习西方实证精神,发展实业,使人人具备从事农工商各业的技能。该奏折( )
    A、强调选官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B、指明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途径 C、突出教育改革对救国的作用 D、是对新式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的反思
  • 8. “五族共和”思想是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的。不久,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义”。1912年初,孙中山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这表明( )
    A、中国人民实现全面觉醒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显现
  • 9. 1947 年5月 4 日,上海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口号,运动迅速扩大到南京、北平、杭州等大中城市。 7月以后,以“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运动进入新高潮。该事件( )
    A、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 B、配合了八路军的军事行动 C、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 10. 1957 年,陈云指导经济工作时指出:“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陈云意在( )
    A、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强调经济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 C、反思“大跃进”的教训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 11. 公元前后,玛雅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在以后的七、八百年间,玛雅人建造了一百多个城市。城市里有规模很大的市场,并有客栈,供带货商人住宿。 “此地城镇人口繁盛,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每一座市镇都是一个花果园”。这可以佐证,玛雅人( )
    A、以发展商业为主业 B、创造了灿烂文明 C、建立了集权制国家 D、完善了城市功能
  • 12.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这( )
    A、导致了西、葡殖民帝国的衰落 B、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D、缘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变
  • 13. 下表为北美发展史上的三份文件。

    文件

    内容摘要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根据契约颁布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的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776 年《独立宣言》

    政府的合法权力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787年宪法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上述内容( )

    A、反映了美利坚文化的多元性 B、体现了理性精神 C、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 D、突破了封建束缚
  • 14. 列宁认为:“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国家政权基础的改变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凸显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15.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提出:“对我们而言,要使地中海表现出母性,就要削弱国界的作用,努力实现谅解与协作,树立起共同的认同感。与那些助长偏执和教条思想的神话不同,地中海神话将有助于促进团结统一。”其意在说明( )
    A、法国应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两极格局阻碍区域经济集团化 C、欧洲亟须恢复世界优势地位 D、文化认同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 16. 对道德的个体来说,在技术化时代,人往往更多地同机器打交道,这容易使人因相互隔离而变得孤独,逐渐失去人情味。同时,科学技术也使人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人们更加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这表明现代科技( )
    A、带来了社会道德困惑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 D、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东京作为人烟浩闹之地,人物凑集……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无赖等亡命之徒,组成不少团伙,使得恶性案件频频发生。 当时,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 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如同皇城司的对内职能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一样,其对外职能是保卫皇帝的政治安全。

    ——摘编自杨瑞军《××东京治安制度研究》

    (1)、材料反映了(朝代)东京(今天哪座城市)的治安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治安管理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治安制度形成的背景。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柏坡时期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面对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不可阻挡,国民党反动政府便打起“和谈”牌,毛泽东毅然选择将革命进行到底。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使用了“现代化”这一概念。他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摘编自郭强《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对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及其当代启示》围绕“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紧扣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新中国 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1978年3月5 日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义务应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从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多个维度考虑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重设民政部,恢复其主管全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务的职能

    1982年

    国务院正式设立劳动人事部,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范围从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到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与惠及公众的社会福利与军人优抚安置制度,进行了内容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摘编自邓大松等《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经验。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2- 1969年英国选举制度的演变

    时间

    主要内容

    1832年

    人口不到二千的五十六个“败地”,丧失了代表权,而人口在四千以下的其他三十个“败地”,只能各派一个代表,不是两个代表,关于空出名额,以 44 席给新兴的大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

    1867年

    凡是少于一万人的市,都失去选派议员的权利。共空出 52席,分配给较大的市镇 19 席。在市区凡是缴济贫税、居住一年以上的单独住宅的房主和租房者,皆有选举权

    1884年

    将 1867年确定的城市选举条例推广至各郡,使选举权扩及各郡的小佃户、部分矿工和农业工人

    1918年

    年满 21岁的男子以普选权(居住年限由一年改为半年),年满 30岁的女子,只

    要本人或丈夫,因有住屋或拥有土地年值租金5镑,在地方选举享有选举人资

    格者,都有选举权

    1969年

    年满 18周岁的男女公民,依法都有选举权

    ——摘编自江宗植《英国选举改革的历史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1969年英国选举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32—1969年英国选民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