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 1. 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B、教室内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5m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D、中学生做完一套眼保健操所用时间约为20min
  • 2. 如图是用每0.2s闪光1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运动得越来越慢的照片是(  )
    A、 B、 C、 D、
  • 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 4.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 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 D、诗人的小船
  • 5.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冬日里冰雕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固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6. 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C、该图像反映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 7.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8.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 B、 C、 D、
  • 9.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镜花水月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C、彩虹的形成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0. 在图中,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 11.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 12.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噪声大的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 B、市区里大量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二、选择说理

  • 13.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体的密度一定不相同

    B.水在4℃时密度最小

    C.由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D.一桶水倒掉一半,密度不变

    理由:

  • 14.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二倍焦距以外

    B.二倍焦距处

    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一倍焦距以内

    理由: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 15.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测量仪器在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测量结果是cm。

  • 16. 使用停表读数时,甲图中停表示数为s。摩托车正常行驶时,乙图中的速度表指示数值是。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值分别是:82.3cm,82.5cm,82.2cm,82.6cm,87.8cm,此物体的长度是cm。

  • 17. 《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
  • 18.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体现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理念,建造时大量使用了一种轻型膜材料,该材料具有强度特别大、密度填“小”或“大”)的特性;外侧应用了LED照明技术,晚间可发出红、蓝、三种色光,按比例搭配可实现各种变色,达到“变幻莫测、流光溢彩”的效果。
  • 19.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选填“吸热”、“放热”、“不吸热也不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内、外侧”).
  • 20. 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小明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m。教室中的黑板“反光”导致无法看清字,这是由于光照在黑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四、应用题(共13分)

  •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已知入射光AO,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 22. 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 23. 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 24. 一个质量是3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00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g?
    (2)、水的体积是多少mL?
    (3)、若用它来装植物油,最多可装多少g?(ρ植物油=0.9×103kg/m3

五、实验题(共25分)

  • 25.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采用较薄的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目的是
    (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填“A”或“B”)的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 , 则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填“A1”、“A2”或“A3”);
    (5)、若“探究像距跟物距的关系”,需要多次改变 , 进行实验;在该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26. 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刻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②;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的过程中,减去最小的砝码后,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接下来他应该
    (3)、某地生产了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摆件,非常可爱。小明有幸买到一个,他用以下方法测量了冰墩墩的密度:

    ①将冰墩墩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冰墩墩的质量m=g;

    ②小军测量冰墩墩的体积时发现冰墩墩放不进量筒,于是他把烧杯装满水,把冰墩墩放进烧杯完全浸入水中后,测得水流出了200cm3 , 由此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密度为kg/m3(水的密度ρ=1.0×103kg/m3);若在测冰墩墩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时,有一部分水洒落在收集水的容器外,则测出的冰墩墩密度会偏(填“大”或“小”);

    ③他查数据发现陶瓷密度为ρ陶瓷=2.38×103kg/m3 , 他认为冰墩墩实心的(填“是”或“不是”)。若将该冰墩墩放到太空中,则此物体的质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在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3)、如图丙所示,蜡烛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应用在(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该向(填“左”或“右”)移动,像变(填“大”或“小”);
    (5)、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6)、将某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这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眼(填“近视”或“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