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下册语文《雷雨(节选)》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情景默写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被王士祯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2)、《六国论》中,苏洵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时,用“”两句来说明燕、赵两国所处的困境,从而证明它们灭亡是迫不得己。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打扮好后渴盼得到皇帝宠幸的情态。
    (4)、《谏太宗十思疏》中写木高固本、流远浚源,是为了申明“”。
    (5)、曹禺在《<雷雨>自序》中说:“理想如一串一串的肥皂泡荡漾在他的眼前,。理想破灭时,生命也自然化成空影。”表达了他对周冲的理解和同情。
    (6)、叶圣陶先生在他作品《倪焕之》中写道:是一副眼镜的两片玻璃。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戏剧传统在根本上是一种诗学。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探索,是西方戏剧传统诞生之初的重要命题,同样也是西方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命题。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复仇构成了这部剧的核心环节,但是全剧最后归结到一点,讨论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西方戏剧典型的《哈姆雷特》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它传达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刻追问,是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的纠结和思考。

    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话剧为何难以成诗?一方面受西方戏剧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话剧发生的根本动机与五四时期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为启蒙所用、为中国社会变革所用,这也就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而不是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命运的追问。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话剧,更多是对现实人生的探讨,而少了一份诗的色彩。拿胡适来讲,胡适的《终身大事》是一部问题剧,反映的是五四“女性解放”的社会问题,他身体力行所推举的“易卜生主义”,“并不是艺术家的易卜生,乃是社会改革家的易卜生”。到了老舍这里,从《龙须沟》到《茶馆》,老舍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浓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通过一条龙须沟、一个茶馆,串联起几个阶段的历史横截面。这是一种小说式的话剧,这种话剧是独属于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话剧创作的突破。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郭沫若,郭沫若的剧,看上去是最接近诗的,我们今天也常常用“诗剧合一”来形容他的史剧创作特点。但诗在郭沫若的剧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的澎湃,一种情绪的偾张、一种抒情的形式。抒情确实是诗的一种表现手法,但诗的本质不是抒情。诗的本质不仅不是抒情,也不是传奇性色彩,更不是忧伤的情调,诗的本质根本上应该是对宇宙未知的探索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中最接近诗的。诗不是曹禺剧作的外形,也不是他抒情的手法,更不是为戏剧场景编制的氛围,而是贯穿于他整个戏剧创作的根本内核。“五四”初期,从胡适开始,提倡的都是问题剧,但深受传统京剧影响的曹禺,却对于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京剧是写意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诗的艺术。传统的京剧,从来讲究的都是一种心领神会。什么动作是骑马、什么动作是坐轿、什么动作是上楼、什么动作是开窗,表演者也早与观众达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默契。走一个圆场,就是行走了千里之遥;甩一面帅旗,背后站着的就是千军万马。“一桌两椅”的舞台局限非但没有限制住京剧的表达空间,反而滋生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诗意表达。曹禺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的精髓,他对戏剧冲突的设计、对潜台词的运用、对剧本虚实的处理,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源于他对京剧的深刻理解。同时,曹禺对西方戏剧本源的把握,让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转型。曹禺剧作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的命运。他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一部一个风格,很难概括,如果要用一个东西来统摄的话,那就是命运冲突构成了这几部剧作的核心本质,对命运的探讨生成了曹禺剧作的诗意。当《雷雨》面世,几乎所有评论者、读者和编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暴露上层社会大家庭罪恶的社会问题剧时,曹禺却说自己的《雷雨》是一首诗;当曹禺写出了比《雷雨》更现实的《日出》时,叶圣陶说《日出》“其实也是诗”;当大多数人都在批判曹禺的《原野》是走进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唐弢说:“‘原野’这个名词意味着多么广阔、多么寥廓、多么厚实的发人深思的含义呵!”所有这些说法都指向一个本质所在,那就是曹禺的剧作是诗的,而不只是剧的。

    (摘自刘勇《从戏剧冲突到命运冲突——曹禺剧作的诗性生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戏剧不注重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更关心人类命运的走向和深层追问,从而形成一种诗学的戏剧传统。 B、老舍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浓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但是对中国话剧创作没有突破。 C、曹禺剧本创作的成功源于他对京剧的深刻理解和对西方戏剧本源的把握,同时也使曹禺成为了第一位推动中国现代话剧转型的剧作家。 D、西方戏剧影响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让中国现代话剧既探讨现实人生更关注宇宙的探索和人命运的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从西方戏剧传统开始谈起,然后分析了中国话剧难以成诗的原因,进而提出曹禺剧作是最接近诗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全文采用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 B、全文大量运用举例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既有大量的实例,又有对概念的诠释,论证有力、充分。 C、文章第二段以郭沫若为例,是为了证明在“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话剧更多的是对现实人生的探讨而少了一份诗的色彩。 D、文章末尾分别从曹禺对京剧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命运的关注与探讨两个角度论证了曹禺剧作是最接近诗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传达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刻追问,是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的纠结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姆雷特》不仅是剧的,也是诗的,同时还是哲学的。 B、虽然“诗剧合一”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点,但从本质上来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并不是诗的。 C、曹禺创作《雷雨》时是以极大的兴趣关注人的命运的,但当《雷雨》面世时,很多人认为作品更多的是对现实人生的探讨,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D、命运冲突构成了曹禺的四大名剧的核心本质,对命运的探讨生成了剧作的诗意,因为叶圣陶和唐弢都认为曹禺的剧作是诗的,而不只是剧的。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理事长尚俊杰向与会嘉宾提了一个问题:元宇宙常态化应用到教育领域还需多久?这也是近一年来常被探讨的话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近十年的大力推进,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所有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兆以上,接入无线网的学校数超过21万所,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

    尚俊杰指出,元宇宙的本质就是与现实世界交互融通的数字化交互环境。狭义上,它是指基于VR/AR、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广义上,它可涵盖数字世界的所有概念,从当前的互联网到未来虚实融合的数字化世界都是元宇宙。

    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新的技术,总会给教育变革带来新的可能。元宇宙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具临场感、体验感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创造混合现实的学习环境。不过,元宇宙不是教育的万能药。教育是个“慢领域”,不要指望有某个技术能突然地变革它。可以把元宇宙看作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长期来看,元宇宙属于颠覆性技术,但短期来看,它的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要重视元宇宙研究,为业界实践提供理论指引。

    把教育元宇宙融入教育信息化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中,要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方案,为教育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以教育新基建推动教育元宇宙发展,将教育元宇宙纳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推动5G、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落地应用,建构智能学习交互等教育新场景。“只有推动教育基建,我们的元宇宙才可能真正‘搭’起来。否则,如果网络很卡顿,学生就不会有兴趣。”尚俊杰说。

    加强教育元宇宙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首先要明确元宇宙的技术架构和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面向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结合各学科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相关研究,发现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并进一步总结迭代,形成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元宇宙技术标准和伦理规则。

    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终仍要落脚到学习上。元宇宙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还需慎重。此前,他们考虑进行课件的3D转换,比如把课堂上立体几何的内容通过3D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同学们,但是研究数学的老师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担心这样会限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当给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时,他们注意力究竟是比以前更集中,还是更分散?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育元宇宙的发展要能够把握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而是真正让技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许鑫强调。

    (摘编自科技日报,张盖伦《“元宇宙+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材料二:

    自2016年起,关于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到虚拟现实与教育场景的有机融合,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机构在虚拟现实、元宇宙教育领域投入资金和精力。现将2017年以来中国VR/AR教育培训统计如下:

    科技进步的速度正在超越教育体系的演变速度,新知识新技术的诞生、扩散与消亡的周期正在加速变短。信息大爆炸让教育主体和传统教育范式都面临全新挑战。过去学习是为了创造,现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而VR/AR元宇宙可以打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边界,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升级和教学资源的平衡。

    VR/AR元宇宙的最大应用价值是虚实结合,可以带来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教育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机会。虽然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它们已经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元宇宙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

    然而,VR/AR元宇宙课程内容制作巨大且复杂,需要政府、企业、教师等多方共同发挥长处。教学管理部门应做好顶层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VR/AR元宇宙应用指南与规范;企业应不断打磨产品,提供轻量化的内容制作工具和高质量的情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课程制作效率;教师可以积极尝试新型教学方式,基于虚拟教学空间,实现多人远程互动式情景化教学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摘编自瑞涯科技《元宇宙+教育:教育创新的新契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信息化已在我国教育领域得以全面推进和应用,互联网已全面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室几乎遍及全国中小学校。 B、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元宇宙让学生置身于虚拟世界中,深入地体验学习情境,创建虚实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C、元宇宙作为颠覆性的技术推动了教育的快速变革,加快了教育新基建建设,颠覆了教育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D、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关注元宇宙教育领域,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推进虚拟现实、元宇宙的运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交代了尚俊杰的身份,使文本更具有权威性,他引出话题,表明元宇宙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是教育领域的正常现象。 B、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新知识新技术的诞生、扩散与消亡的周期加速变短,是因为科技进步的速度超越了教育体系的演变速度。 C、运用元宇宙技术有助于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场景,这在传统课堂当中是难以体验到的。 D、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相关学科的教师更应积极尝试新的技术,以提升教学效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幼儿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将传统的玩具和游戏替换成希沃软件等的电子游戏,供孩子们观看。 B、运用多媒体智慧平台为抽象的数学理论构建了直观动态的模型,并向学生展示建构思维图式、图像分析、列式计算等环节。 C、通过放映影视戏剧《雷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学生非常关注影视的画面感和演员的表演技术。 D、学生通过3D动画观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并通过互动式情景参与“石油的炼制”的过程。
    (4)、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以上材料如何体现新闻写作的客观性,请简要分析。
    (5)、如何促进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运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瞻[注]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 ,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齐安(今湖北黄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B、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C、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然绝俗”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来尊称对方,如称孔丘为“孔子”,称孟轲为“孟子”。 C、“然将适西山”中“适”的含义为“到……去”,与“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D、“所以有乐于是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到长江南岸游山,受到热情接待。然后他们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才停下来,大家玩得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 B、去西山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人会在那里休息。人们可俯视长江,可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 C、西山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其遗址狭小,旁边长着古树。子瞻希望能够重修亭子,有一天暴风雷雨连根拔起一棵古木,成全了子瞻的愿望。 D、苏辙年轻时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子瞻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有人把他当作神仙。子瞻认为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②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5)、苏轼仕途受挫而被贬黄州,但他为什么能找到快乐呢?请简要说明。

五、选择题组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____①____的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____②____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____③____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外。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____④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       拨云见日       洞察       独辟蹊径 B、振聋发聩       抽丝剥茧       洞悉       匠心独运 C、摄人心魄       抽丝剥茧       洞察       独辟蹊径 D、摄人心魄       拨云见日       洞悉       匠心独运
    (2)、下列选自《雷雨》的台词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C、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 D、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运用“三一律”,让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矛盾在周公馆的一个夏日午后集中爆发。这场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的大“雷雨”,在今天读来依旧有____①____的力量: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____地再现了当年的纠葛,也让人洞悉了剧中人物的亲缘关系。这段剧情,在全剧的情节结构上至关重要:过去与现在的复制与重叠,虽是周、鲁两家纠缠不清的因由,也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雷雨》在紧张激烈的冲突中,用鲜活生动的剧本语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便是集中了大量反面性格特点的周朴园也不例外。他怀念记忆中的旧时恋人或许不假,但现实中他又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痛苦悲愤、善良自尊的鲁侍萍认清周朴园面目后,虽想尽快离开周公馆,可又忍不住要看看自己分别三十年的大儿子,但见到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她极度失望、悲愤,以至差点失言,曹禺非常巧妙地运用语言转换,让鲁待萍的内心痛苦与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可见作者在创作上的____。

    (1)、依次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线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班长他已经牺——”小马话都没说就已经大哭了起来。 B、我现在的工作不错,老板对我挺好的——我能抽支烟么? C、“顺——————”林子里传出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世界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