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37分)
-
1. 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述的正确的是( )A、小明妈妈讲话“高声大语”是指音调高 B、小女孩声音脆如银铃说明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绕过墙壁传来 D、“听声知人”是指声音的音调高2. 下列图示中对应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用听诊器看病,可减小声音分散,提高声音的音调 B、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汽车发出的噪声 C、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从左往右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
3. 下列光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日食月食现象 B、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在阳光的照射下,树荫下出现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4. 请你根据图示的画面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5. 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B、
C、
D、
6. 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成年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 C、中学生脉搏1min约跳动72次 D、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00mg7.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冰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没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 B、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C、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8. 学校在疫情防护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当学生参加考试时,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2℃ B、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C、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 D、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9. 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A、A B、B C、C D、D10. 如图所示,bc是一水池,地面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为10m的电线杆,ab=4m,bc=2m,cd=2m。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m,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 )A、4.5m B、6m C、3m D、1.5m11. 小明利用老式调焦照相机给小丽同学拍完半身照后,要给她拍全身照,应( )A、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小明离小丽近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C、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D、小明离小丽远一些,并调节镜头,使胶片离镜头远一些12. 小川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不能成像 D、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13.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不随路程s与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14. 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瓶装密度是0.8g/cm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 )A、350g B、400g C、500g D、650g15.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比棉花质量大 B、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 C、空气密度的变化引起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D、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空气的密度变大17.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第4s时甲、乙相遇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4分)
-
18. 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19. 对于正在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属于 (选填“噪音”或“乐音”),所以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基本都有如图所示的标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 处控制声音。20. 云、雨、雹、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霜的形成属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时需要。21. 如图所示,一束与界面成55°角的光线射到点O时,入射角是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变为度。22. 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似(前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23.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若将两液体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甲 , 则ρ甲=;若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乙 , 则ρ乙=。(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
24.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B'。25. 如图所示,完成如图图中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
26.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小鑫按图甲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加热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应为℃。(2)、图丙是小鑫绘制的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3)、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小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27.(1)、小明同学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①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②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仔细观察后,他发现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大致在图中 (选填“A1”“A2”或“A3”)位置。(2)、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 (选填“近视眼镜片”或“远视眼镜片”)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8. 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ρ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也为m;
④:
⑤计算酒精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2)、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ρ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③;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五、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8分)
-
29. 一列火车长300米,完全通过一个长1.5千米的隧道,用了1.5分钟,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30.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泛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如图是小明在药店买的一瓶质量为170g、体积为2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浓度是指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1)、这瓶酒精的密度为多少?(2)、这瓶酒精中含无水酒精的质量为多少?(3)、现有48g无水酒精,要配制成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需加入水的体积为多少?31. 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g?(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3)、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是多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