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下列关于探索生物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有荚膜,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表面光滑 B、艾弗里用“减法原理”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DNA使小鼠死亡 C、可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以实现对蛋白质的标记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 2.  下列研究成果中,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②威尔金斯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③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 图示为乳酸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mRNA上聚合多个核糖体形成的多聚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4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并同时结束 B、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 上同一位置从右向左移动进行翻译 C、多聚核糖体所结合的核糖体数量与mRNA 的长度有关 D、图中核糖体翻译所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 4.  红霉素和利福平都属于抗菌药物,前者可以抑制肽链的延伸,后者可以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推测红霉素和利福平影响的过程分别是(  )
    A、复制和转录 B、转录和翻译 C、翻译和复制 D、翻译和转录
  • 5.  现有抗锈病易倒伏(RrYy)水稻植株,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R和基因Y本质区别是两者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基因R和基因y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该水稻自交产生抗锈病又抗倒伏纯合个体的概率为3/16
  • 6. 如图是基因型为AaXBY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成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核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 B、图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基因B位于②染色体上,④号染色体无相应同源区段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 7.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体内都存在DNA的复制 B、DNA分子复制时先解旋后复制 C、DNA复制时可形成多个复制泡,有利于提高复制效率 D、子链的5'-端与下一个游离脱氧核苷酸的3'-端相连接
  • 8.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 B、基因组序列能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比化石更为直接的证据 C、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可以揭示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D、通过比较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类的进化和迁移
  • 9.  下图1~3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图1中字母表示不同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碱基对增加所引起的基因突变 B、图2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的染色体变异 C、若图3为精原细胞,则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理论上是50% D、图1~3所示变异均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 10.  光敏蛋白ChR2是绿藻细胞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蛋白,科研人员将ChR2基因导入失明小鼠的视网膜中,最终使小鼠重获视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R2在核糖体中合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转运 B、该小鼠的后代也会含有ChR2基因,保持正常视力 C、该实验可说明小鼠和绿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该实验可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 11.  研究发现,DNA去甲基化酶SIDML2在番茄果实风味挥发物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SIDML2与DNA序列的识别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B、SIDML2会使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SIDML2可以解除相关基因表达受到的抑制 D、SIDML2处理后获得的番茄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 12.  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黑色)和b(浅色)控制,某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占78%。基因B、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48% 52% B、57% 43% C、64% 36% D、80% 20%
  • 13.  巴拿马海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如鼓虾属的7个物种之间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只有约1%的种间交配可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不同海洋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D、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14.  遗传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染色体病是因染色体未正常分开而导致的 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是开展遗传病调查实验的最佳选择 D、遗传咨询需要了解咨询对象的家族病史,并进行遗传方式的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5.  活动小组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选取实验材料代表相应的基团或化学键,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材料种类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代表化学键小棒

    碱基

    A

    T

    C

    G

    数量(个)

    45

    45

    足量

    15

    10

    25

    15

    A、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25个碱基对 B、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59个氢键 C、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有422种碱基排列方式 D、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
  • 16.  小鼠的体型分为体型正常(N)和体型矮小(n)两种类型,N基因可根据亲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表现出“基因印记”现象,如图为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亲代体型正常鼠和体型矮小鼠进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 B、由实验结果可知,不被表达的N基因可能来自父本 C、体型正常鼠和体型矮小鼠均可能是杂合子 D、F2中体型正常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后代体型正常的概率为3/4
  • 17.  为培育可稳定遗传的植物新品种,研究者用甲、乙两个二倍体品种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育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①过程是杂交,可集中亲本双方的优良基因 B、②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两种途径获得新品种I和Ⅱ分别是二倍体和单倍体 D、两种途径培育新品种所依据的生物变异原理相同
  • 18.  实验小组在进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时,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第一代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1号位区域与2~4号位区域的抑菌圈大小形成相互对照 B、抑菌圈边缘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高于抑菌圈外细菌的抗药性 C、可从抑菌圈的边缘菌落上挑取细菌,扩大培养进行重复试验 D、连续培养几代后,2、3、4号位的抑菌圈直径将会变大
  • 19.  “卵子死亡”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出现卵子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下图为该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携有致病基因,I2、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1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父方 D、Ⅱ3与Ⅱ4生出患病后代的概率无法推算

三、非选择题:共5题。

  • 20.  科研小组制作某二倍体桑树(2n=28)细胞分裂时期的标本,实验步骤和方法如下表所示,图1中A~E是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将采集的花序适当处理后,放入卡诺氏液中4℃处理24h后,用浓度为0.075moL/L的KCl溶液37℃低渗处理45min,冲洗后再转入70%乙醇中冷藏备用

    制作装片

    将材料冲洗后,经解离、酶解→漂洗、用卡诺氏液处理→②→制片

    显微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图像并分析③ , 部分时期的显微图像如图1中A~E所示

      

    (2)、实验中,将花粉置于浓度为0.075mL/L的KCl溶液中低渗处理的目的是。解离后,可用对花粉进行酶解,以增强细胞分散效果。实验过程中,两次使用了卡诺氏液处理,目的是
    (3)、图1中A时期的细胞有个四分体。A~E中,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 , 细胞内含有14对同源染色体的有
    (4)、图2中,a、c柱分别表示的含量,IV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时期。
  • 21. 劳氏肉瘤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增殖和致癌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MMP-9是一种明胶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科研人员通过合成与MMP-9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将其转入胃腺癌细胞中,可干扰MMP-9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劳氏肉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2)、图1中的过程①~④所需的原料和能量来自 , 过程①和过程④所需的原料分别是。与过程④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3)、图中±DNA与宿主的核DNA整合形成“原病毒”,导致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该变化属于。“原病毒”可能导致细胞癌变,下列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有

    a.能够无限增殖 b.质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通透性改变,代谢速度变慢

    c.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图2中,过程②表示mRNA通过进入细胞质,该过程(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可利用脂质体将人造双链RNA导入细胞,原理是

    沉默复合体中的蛋白质在过程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测其作用的化学键是 , 继而通过过程④干扰MMP-9基因表达的过程,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

  • 22.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其翅型分为卷翅和直翅,由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翅脉分为三角翅脉和平行翅脉,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L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等优点,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摩尔根等运用法,利用一个特殊眼色基因突变体开展研究,将基因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证明了
    (2)、将同品系的多只卷翅三角翅脉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1的性状分离比如下表所示:

    卷翅三角翅脉

    卷翅平行翅脉

    直翅三角翅脉

    直翅平行翅脉

    185

    63

    89

    31

    ①果蝇翅型的遗传(选填“是”或“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中F1翅型表现为卷翅∶直翅=2∶1的合理解释是

    ②控制果蝇翅脉的基因(选填“是”或“否”)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③F1中卷翅三角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 其中双杂合个体所占比例为。若F1中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与卷翅平行翅脉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直翅平行翅脉个体所占比例为

  • 23.  豌豆种子粒形有圆粒和皱粒,淀粉含量高的成熟豌豆能够有效的保留水分而呈圆形,淀粉含量低的由于失水而皱缩。下图1为皱粒豌豆的形成机制,图2中①~③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不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豌豆粒形呈现皱粒的根本原因是。据该实例分析,说明基因可通过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圆粒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的表达,包括图2中的过程。图2中酶1和酶2分别是 , 酶3的作用有。据图分析,过程①以(选填“α链”或“β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会表现出不连续延伸。
    (3)、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为(选填“3'→5'-端”或“5'→3'-端”),携带氨基酸丙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
  • 24.  我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培育优良水稻品种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研究水稻耐高温的调控机制时,获得一批耐高温突变体甲和耐高温突变体乙。甲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不耐高温,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研究发现,耐高温突变体乙是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

    为探究甲、乙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研究人员将甲、乙杂交后再自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

    ①若F1均不耐高温,F2中不耐高温∶耐高温为9∶7,说明两突变基因是位于 。

    ②若 , 说明两突变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

    ③若 , 说明两种突变体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所导致。

    (2)、研究人员在研究水稻叶片颜色时,发现了叶片黄色突变体丙和叶片黄色突变体丁。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Y控制,突变体丙叶片黄色由基因Y突变为Y1所致(若基因Y1纯合,水稻会在幼苗期死亡)。

    ①突变体丙连续自交2代,F2成年植株中叶片黄色植株占比为。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Y1转录产物的第727位碱基发生了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据下表分析,由此将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

    表:部分密码子及其对应的氨基酸

    密码子

    GAG

    AGA

    GAC

    ACA

    CAG

    氨基酸

    谷氨酸

    精氨酸

    天冬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酰胺

    ②突变体丁叶片黄色由基因Y的另一突变基因Y2所致(Y2基因纯合或杂合均不会致死)。用突变体丁与突变体丙杂交,子代中叶片黄色植株与叶片绿色植株各占50%。据此推测Y2的突变类型是(选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