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鲁匡(新莽时大司农)言:“《诗》曰‘无酒酤我’,而《论语》曰‘酤酒不食’,二者非相反也。夫《诗》据承平之世,酒酤在官,和旨便人,可以相御也。《论语》孔子当周衰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是以疑而弗食。”这反映了周朝(    )
    A、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动 B、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C、以农为本的观念盛行 D、礼崩乐坏的影响加深
  • 2.  有研究表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B、各地文化传统存在差异 C、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 D、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
  • 3.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此举旨在( )
    A、整顿扭转吏治腐败 B、打击豪强世族势力 C、剥削压榨下层人民 D、便利民众自由迁徙
  • 4.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进食方式也成了一个公众关注的卫生话题。溯源中国人传统的餐饮习惯,经历了从分餐到会食聚餐的历史过程。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逐渐被“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会食制取代,会食聚餐满足了亲朋联谊、商业联系、官场交往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B、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D、商品经济发展和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 5.  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
  • 6.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 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 7.  1930年以前英、法、美和日本四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1894年前

    16

    2

    0

    2

    1895—1913年

    5

    15

    5

    33

    1914—1930年

    11

    13

    40

    103

    A、甲为美国 B、乙为英国 C、丙为法国 D、丁为日本
  •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
    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 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 9.  成书于公元前2—2世纪《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首陀罗只应娶首陀罗女子为妻;吠舍可在奴隶种姓或本种姓中娶妻;刹帝利可在上述两个种姓和本种姓中娶妻;婆罗门可以在这三个种姓和僧侣种姓中娶妻。”这一规定的意图在于( )
    A、打破种姓制度的隔阂 B、宣扬法律的至上权威 C、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D、维护高种姓贵族特权
  • 10.  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11.  早在12世纪,便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物体降落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但是直到16世纪才有人意识到,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塔楼上坠落便可进行检验;在17世纪初望远镜发明后,中世纪关于天体运行的理论也不攻自破。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B、文艺复兴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C、理论创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科学革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 12.  16世纪的西欧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禁止金银输出。如当时西班牙开始对非法出口金银者处以极刑,后来这种规定有了变通,即对第二次非法出口金银者处以极刑。1552年西班牙还规定,对于揭发同胞进行非法出口金银活动之人给予奖励。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逐渐抛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资本原始积累需求旺盛 D、商业革命导致金银价格上涨
  • 13.  1847年7月9日,大资产阶级代表巴罗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宴会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广大工人举行的宴会,公开号召起来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法国宴会运动( )
    A、显示出民众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改变了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 D、深刻影响西欧各国的政治现代化
  • 14.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 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 15.  国际咖啡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1963年成立于伦敦,由咖啡生产国和进口国组成。该组织通过多边谈判协商,签订了《1968年国际咖啡公约》,提出限额系统的概念,当市场上咖啡供应量大于消费需求量时,多余的咖啡将不会上市。上述活动举措( )
    A、反映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市场 B、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C、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导致了逆全球化现象出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16题25分,17题18分,19题12分,共5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一律不给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泇运河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竣工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中唯一东西走向的一段。泇运河开通前,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地势西高东低,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京杭大运河从徐州至淮安段的河道易受黄河泛滥的侵扰,经常阻塞;徐州、吕梁有两处急流是大运河上的鬼门关,过往船只稍有不慎就船覆人亡。隆庆三年(1569年),总河都御史翁大立对徐州等地进行详细考察,认为“别开一河以漕”,可避黄河运道之险。为解决水流湍急和水源流失的难题,漕河官员在台儿庄至韩庄的河道上,依次建起八座陡门式船闸。为减少船闸的启闭次数,每次过闸,船只须结队编组。为此,朝廷设闸官署4处,各设闸官1名。泇运河开通后,不但使京杭大运河避开了165公里的黄河之险,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积淀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国建筑博览城”。

    ——摘编自杨传珍《泇运河的通航与台儿庄的繁盛》

    材料二:米迪运河位于法国南部,建成于1694年,与西部的加隆运河相连,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目前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路易十四开凿该运河的初衷,是为了小麦运输能够绕过伊比利亚半岛从而避开西班牙的关税,也为更便捷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米迪运河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有189.43米的水位差。为解决水位高差和运河供水等难题,工程师里盖经过多年研究,通过运用现代力学原理和轴承等技术,修建了黑山供水系统和瑙鲁兹分水岭、圣·傅亥奥勒大坝及水库、马尔帕斯隧道、方塞汉娜级船闸等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了这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人工建筑,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万婷婷、王元《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解析——兼论中国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泇运河和米迪运河在开凿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泇运河和米迪运河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运河文化的认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 18.  【李大钊与史学研究】

    材料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阅读材料,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中李大钊阐释的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