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老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
    A、宗法文化的影响 B、儒学的划分标准 C、先秦的政治体制 D、秦汉的文明进程
  • 2. 秦代,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强化君主权力 B、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C、实现国家统一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 3. 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 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 4. 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离职时要接受账目审计,无论是议事会成员还是陪审法庭法官,甚至是一些履行公共职责公民(包括祭司、使节、三层桨船船长)都要接受账目审计。所有人在审查期间不得离开阿提卡半岛。这一做法(  )
    A、限制了雅典官员的行动自由 B、旨在防止官员贪腐和滥用职权 C、表明雅典选官注重个人品质 D、说明雅典民主制注重表面形式
  • 5.  在日耳曼人扩张过程中,国王为获得贵族的忠诚而分封土地。由于家庭结构的双重归属性(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家族关系模糊不清,契约超越了血缘成为封建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制度(  )
    A、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 B、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C、摒弃血缘纽带的作用 D、强调权利与义务关系
  • 6.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
    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C、议会中心地位动搖 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
  • 7. 罗荣渠先生指出:“辛亥革命尽管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但是从帝制的废墟中却不能自动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该观点本质上说明( )
    A、辛亥革命带有时代的局限 B、封建帝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C、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艰难 D、北洋军阀割据是形势使然
  • 8. 1940年7月,毛泽东等中共重要领导人强调:共产党在敌人后方消灭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的实施( )
    A、扩大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C、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D、意在维护工农民主政权
  •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更大能效。下列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实践,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②改进选举制度,实行差额选举

    ③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④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 10. 元丰三年(1080年),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举措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正式颁行,标志着市舶制度逐渐成熟,向规范化、法制化过渡。它的颁布(  )
    A、促进了王安石变法成功 B、保证了宋朝政府财政收入 C、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瓦解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 11. 清末新政中调整完善了“癸卯学制”。在小学教育方面,通令设立专收贫寒子弟免费入学的半日学堂,颁布了旨在缩短年限、简化科目的《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并规定分别设立男女小学;在中学教育方面,实行文(重经学)实(重工艺)分科制;在实业教育方面,允许创设私立法政学堂。这些措施( )
    A、贯彻了“中体西用”的育人倾向 B、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C、有效破除社会阶级分化的弊病 D、体现出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 12. 下表为《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85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4

    4

    3

    2

    1

    2

    1

    1

    1

    1

    原油

    6

    5

    5

    5

    5

    发电量

    5

    4

    4

    2

    2

    化肥

    3

    3

    3

    2

    2

    化学纤维

    4

    2

    2

    2

    2

    1

    1

    1

    1

    1

    6

    6

    3

    4

    4

    电视机

    3

    1

    1

    1

    1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科技革命的持续开展
  •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官修史书具有教化功能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 D、家族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 14. 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促进中央政令的畅通 C、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D、避免地方政治的腐败
  • 15. 唐代科举考试,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受到赏识的考生更有机会被录取。宋代发展出弥封(糊名)、誊录等办法,欧阳修称之为“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表明宋朝科举(  )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录取难度逐渐变大 C、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D、选才更加公平公正
  • 16. 1832年,纽约州参议员威廉姆·马西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既然官员任期有限,那么就竭尽全力地捞取最大化的利益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游戏规则如瘟疫一样广泛地侵蚀着合众国的机体。由此可见,当时美国(  )
    A、各个党派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 B、官僚体系制约社会发展 C、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存在弊端 D、文官制度运行尚待完善
  • 17. 下表是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历程表。从中可以看出英国文官制度(  )

    1805年

    财政部设立了常务次官

    1833年

    两官分途体制发轫,报刊不断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

    1853年

    提出摒弃“恩赐”主义

    1854年

    实行考试任用制度

    1870年

    进一步确定和完善考试录用文官制度

    A、选拔机制公平公正 B、考试内容仿照中国 C、形成过程循序渐进 D、运作程序规范高效
  • 18.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

    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大事记

    1828—1883

    政党分肥制

    1883

    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公开考试竞争,引进功绩制理念

    1887—1930s

    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开始出现

    1912—1930s

    科学管理所强调的主要原则,例如中立、经济、效率以及标准化,影响政府部门运作至今

    1939

    通过《赫奇法案》,禁止联邦公务员参与政治活动

    1997

    克林顿政府发表《布莱尔厅报告》,引入竞争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激励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职位分类

    ①具有考试录用、中立的特点 ②逐步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③促进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④彻底解决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 1906年,《考验游学毕业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照考试结果,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这反映了(  )
    A、留学生成为官员选拔主要对象 B、改革科举成为共识 C、近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艰难转型 D、新式教育开始起步
  • 20. 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但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喜怒,至于社会共和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官吏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上述史料可用于实证(  )
    A、清末新政的宪政改革 B、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弊端 D、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 21. 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
    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 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 C、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D、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
  • 22. 商朝迷信鬼神、“上帝”,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创造了“德治”“敬天保民”等概念,并将商朝的“上帝”代入其中,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来解释西周代商的原因。这表明周朝(  )
    A、具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 B、采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 C、彻底摆脱神权思想束缚 D、为推行分封制寻找依据
  • 23. 汉武帝时董仲舒创造性地提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魏晋南北朝时的《北齐律》以“三纲”为立法准则,创制“重罪十”,将违背儒家礼义的10种不忠不孝、悖逆人伦的行为规定为不可饶恕的犯罪。这表明(  )
    A、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B、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愈发稳固 C、律令审判旨在维护家庭伦理 D、儒家礼治地位高于法律教化
  • 24. 清代顺治前期,清廷将大部分书院改为义学,“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顺治后期,一些旧有书院被重新修葺加以利用,也设立了一些新书院。这些书院绝大多数都讲授程朱理学,宣扬儒家纲常伦理。清初书院的重建反映了(  )
    A、政府重视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 B、满汉民族矛盾渐趋消亡 C、清朝统治合法性得到百姓认同 D、经济繁荣促进教育发展
  • 25.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十七条规定:“团体成员彼此之间有缔结契约的权利,只要他们不把它用来破坏任何涉及社会秩序的法令。”该规定(  )
    A、维护了罗马皇帝的专制统治 B、注重协调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 C、将民主政治原则引入成文法 D、旨在促进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 26.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 “在理论上,法律总体现着其创造者的世界观,每一种世界观都包含着社会和经济趋向,它取决于事实上规定权力及凭借这—权力立法的阶级的实际意图”。据此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体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B、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C、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 27. 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强烈反对人们享受财产,并约束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它同时又将“获取财产”的心理从传统伦理的桎梏中解救了出来,并且让获利的行为成了合法行为,甚至是上帝的直接意愿。韦伯旨在说明( )
    A、宗教改革各派别的主张完全一致 B、新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C、只有禁欲主义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D、新教仍然坚持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 28. “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  )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 29.  图1是1964年创作的宣传画,图中两位纺织女工在研究生产。该作品旨在(  )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表明妇女是工业建设主力 C、倡导勤劳奋斗的社会风尚 D、确立轻工业经济主体地位
  • 30.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表1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表1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法国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C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创举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英国急剧变化,司法体系在新旧交替中发展。英国大致存在几种不同类型法庭:一是构成在早期司法之主体的普通法(建立在习惯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法庭;二是以“良心”和“衡平”为原则的衡平法法庭;三是传统封建法庭;四是教会法庭。每种法庭都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各自相应的组织结构。普通法庭和衡平法法庭是当时英国政府所倚重的主要司法统治工具。各种法庭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交叉为普通民众解决纠纷、维护利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面临诉讼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

    ——摘编自陈娟《近代转型时期英国基层司法机构探析》

    材料二   在清朝前期,州县主要受理笞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徒刑以上较重的刑事案件则归省与中央司法机关管辖。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的研究发现,清代现州、县的基层司法官员主要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体现了古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从判牍来看,州、县官员推崇民间调解,如果能够在民间调解可以解决的案件,他们就不主张再进行诉讼。对于已诉讼的案件,也会在审理中进行调解。基层官员注重在司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教育作用,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曾任布政使的于成龙认为,司法官判案时一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不能完全拘于的法律条文,提到了“实质正义高于形式正义”等问题。这些司法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反映了统治阶层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摘编自王新霞、任海涛《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基层司法体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