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心肌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液;血液和组织液 B、血浆;血浆和组织液 C、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D、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
  • 2. 某实验小组在学习完内环境的稳态后,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的类型和pH的变化 B、肝匀浆与缓冲液能维持pH相对稳定的原理不同 C、每组实验都进行自身前后对照,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信度 D、向肝匀浆中加入大量HCl溶液后,仍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 3.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①②④⑤ B、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4. 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缩手反射需要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参与 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并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有反射发生
  • 5.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B、兴奋时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C、未受到适宜强度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没有电位差 D、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 6. 某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如期举行,宣布本届运动会开幕之时,在场运动员都激动万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场运动员激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B、当运动员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
  • 7. 通常不建议食用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因为其中含高浓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龙葵素,龙葵素中毒者的腺体分泌增强,导致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已知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K+通道打开 C、龙葵素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腺体分泌增强 D、乙酰胆碱酯酶可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 8. 下列对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相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②稀盐酸是刺激胰液分泌的直接因素

    ③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和盐酸混合后获得的提取液注射到血液中,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④胰腺分泌促胰液素并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⑤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只存在化学调节而不存在神经调节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⑤ D、②④
  • 9.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激素

    分泌腺体或细胞

    生理作用

    A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降低血糖浓度

    B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C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促性腺激素

    下丘脑

    促进性腺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布等

    A、A B、B C、C D、D
  • 10. 各种激素的化学结构不同,生理作用各异,但作用方式相似。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能起催化作用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都会被回收利用 C、激素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D、激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含量较多
  • 11. 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与HCO3-、H2CO3等有关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B、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只需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的参与 C、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性质处于恒定状态
  • 13. 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①属于内环境,其中除表格中成分外,还含有多种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 B、②、③渗透压大小主要决定因素分别是: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无机盐的含量 C、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③增多 D、④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14. 下列与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 B、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C、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 15. 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刚进入体内时,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可参与血浆pH的调节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 16. 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当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 C、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 D、酮体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进而从血浆转移至淋巴液中
  • 17. 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人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18.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蔗糖、溶菌酶、Mg2+均是内环境组成成分 B、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使稳态破坏就会危及机体健康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 D、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实现稳态
  • 19.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机体内脏的运动受意识支配 D、神经胶质细胞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 20. 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 21. 人的心脏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卡因有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因此会使心脏功能异常 B、安静状态下,阻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会导致心率加快 C、安静状态下,同时阻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能导致心率减慢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能使心脏对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 22. 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Na+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上移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 23.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3个神经元,a、b为电表的2个连接点,c为刺激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静息状态时,b处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K+浓度 C、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不会导致a处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 D、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电表的指针将会产生1次偏转
  • 24. 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常人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患者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 25. 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围绕轴突生长形成髓鞘,髓鞘有规律的中断形成郎飞结,如图所示。郎飞结处具有钠离子通道,两个相邻郎飞结之间的轴突膜上没有钠离子通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髓鞘的细胞只是支持保护神经细胞,不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B、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上产生的原因是髓鞘阻止了钠离子流出轴突膜 C、郎飞结的形成极大地阻碍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D、动作电位可通过电信号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导
  • 26. 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突触a                                突触b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左右的电位差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 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外负内正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突触前膜耗能主动运输转运出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有关
  • 27. 腺苷是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促进睡眠的物质。研究表明,在睡眠调节中,小鼠主要依靠谷氨酸能神经元(BF)释放腺苷,腺苷与睡眠相关神经元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结合,抑制觉醒神经元的兴奋,激活睡眠相关神经元来促进睡眠。图1为神经元中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图2是dATP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该过程中腺苷实际上是一种神经递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腺苷与觉醒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下降 C、dATP水解后脱去磷酸基的物质能参与RNA的合成 D、dATP中含有特殊的化学键,可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
  • 28.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成年人的大脑产生有益变化,包括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蛋白质的分泌,它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上的轴突和树突有利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B、BDNF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后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C、BDNF的合成、加工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D、新神经元的生成及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大脑产生有益变化
  • 29. 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其作用原理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但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 C、长时间使用氯胺酮,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D、氯胺酮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 30.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注射A后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注射B后血糖升高,出现口渴症状;注射C后细胞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 31. 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高于正常小鼠 B、图中只有软骨细胞中GH受体基因表达 C、生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并作用于软骨细胞 D、口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
  • 32. 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患侏儒症 B、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C、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D、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
  • 33. 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 34.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也是最重要的雄激素,它的降低是男性发生抑郁症的病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睾酮含量降低引发男性抑郁症说明睾酮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垂体也是内分泌腺,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调节人体内睾酮的分泌 C、切断垂体和下丘脑间的血液联系,不影响人体内睾酮的分泌 D、长期注射睾酮会增强机体的负反馈调节,不利于睾丸的发育
  • 35.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 B、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Y和X C、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 D、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36. 养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示中B是指内环境成分中 , B与D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的含量不同。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填图中字母),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最终使图中(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等。

  • 37. 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型流感(甲型HI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来势最为凶猛。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病时有高热、干咳、浑身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流感会引起咳嗽反射,该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其原因是 , 在突触小体上发生的信号转换形式是 , 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
    (2)、若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A点的静息电位将(填“不变”“增大”或“减小”),A点兴奋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3)、研究表明位于肺部表面的神经末梢上的TRPA1是咳嗽的“开关”。如果有刺激物随空气进入肺部,刺激物与TRPA1会发生结合,促进Ca2+的流动引起神经末梢膜侧内的电位变化是 , 使神经末梢兴奋继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使人咳嗽。这一研究成果有助研发咳嗽的新药物,试说明研发新型咳嗽药的思路是
  • 38. 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中枢后产生痒觉,引起抓挠反射,反射弧结构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痒觉在中产生,若阻断图1的神经元④并刺激感受器,则(填“能”或“不能”)产生痒觉,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的原因是
    (2)、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兴奋,可有效(填“促进”或“抑制”)痒觉信号的上传,因此痒觉减弱。
    (3)、已知机体内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在抓挠反射中都能发挥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填“增强”或“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而TRPV1蛋白的作用是(填“促进”或“降低”)痒觉的产生。
  • 39. 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 , 进而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时,对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增加,进而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器官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10

    10~40

    <10

    10~40

    <10

    <10

    10~40

    >40

    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个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分别是下丘脑、

    ②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滤泡包增生或整体体积增大,进而出现甲状腺肿大;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最终会导致甲状腺(填“萎缩”或“肿大”)。

    ③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患者往往表现出畏寒、乏力、反应迟钝和记忆减退等症状,请结合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对上述症状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