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 , 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已知  S ( s ) + O 2 ( g ) = S O 2 ( g )  ΔH=akJmol1 ,    S ( g ) + O 2 ( g ) = S O 2 ( g ) ΔH=bkJmol1 , 则a<b C、已知H2(g)+I2(g)2HI(g)   ΔH=akJmol1 ,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D、已知  N a O H ( a q ) + H C l ( a q ) = N a C l ( a q ) + H 2 O ( 1 )  ΔH=57.3kJmol1 , 则含1mol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铵盐的溶解、酸碱中和反应、电解熔融氧化铝都是自发过程 B、 2 B ( s ) + N 2 ( g ) = 2 B N ( s )常温下自发,说明反应放热,且化学反应速率快 C、室温下,H2(g)和O2(g)混合无液态水生成,说明   ΔH>0 D、已知 2 C O ( g ) = C O 2 ( g ) + C ( s )T=980K时,ΔG=0 , 则当温度低于980K时,CO将发生分解
  • 3. 用0.65g锌粒与10mL 1.0mol/L硫酸反应制氢气,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氢气的产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有几项( )

    ①用等质量的锌粉代替锌粒

    ②将反应溶液适当加热

    ③向反应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

    ④用10mL 98%硫酸代替10mL 1.0mol/L的硫酸

    ⑤再加入10mL 2.0mol/L盐酸

    ⑥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A、2 B、3 C、4 D、5
  • 4. Burns和Dainton研究发现Cl2与CO合成COCl2的反应机理如下:

    Cl2(g)2Cl(g)   快

    (g)+Cl(g)COCl(g)   快

    COCl(g)+Cl2(g)COCl2(g)+Cl(g)   慢

    其中反应②存在v=kc(CO)c(Cl)v=kc(CO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kk B、反应①②的活化能均大于反应③ C、增加CO(g)浓度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D、COCl·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5. 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O2(g)和Cl2(g)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O在历程Ⅱ中作催化剂 B、相同条件下,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 C、 C l 2 ( g ) = C l ( g ) + C l ( g )ΔH=+2(E2E3)kJmol1 D、历程Ⅱ中速率最慢的一步反应的执化学方程式为 C l O ( g ) + O ( g ) = O 2 ( g ) + C l ( g ) ΔH=(E5E4)kJmol1
  • 6. 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用甲证明KI与FeCl3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B、用乙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用丙验证FeCl3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D、用丁比较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小
  • 7.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C(s)+CO2(g)2CO(g) , 测得c(CO2)与时间关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CO平均速率v=2.5×103molL1s1 B、其他条件不变,相对甲曲线,乙曲线加入催化剂 C、不同时刻均存在2v(CO2)=v(CO) D、b点逆反应速率小于c点正反应速率
  • 8. 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8的NaHCO3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108mol/L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F溶液混合:c(CH3COOH)+c(HF)=c(OH)c(H+) D、0.1mol/L NH4HSO4溶液与0.1mol/L NH4Al(SO4)2溶液中c(NH4+):前者小
  • 9. 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电解质

    H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Ka=1.8×104

    Ka=4.9×1010

    Ka1=4.3×107Ka2=5.6×10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电离常数,可判断酸性HCOOH>H2CO3>HCN B、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C、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离子方程式为: C N + C O 2 + H 2 O = H C N + H C O 3 D、25℃时,反应HCOOH+CNHCN+HCOO的化学平衡常数为3.67×105
  • 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表示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表示平衡2NO2(g)N2O4(g)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表示的AC反应的ΔH=E1E2+E3E4

    可判断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A

    B

    C

    D

    A、A B、B C、C D、D
  • 11.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测饱和NaA溶液和饱和NaB溶液的pH

    前者大于后者

    常温下水解程度:A>B

    B

    等体积、pH=3的两种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

    酸HA放出的氢气多

    酸性:HA>HB

    C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NH3H2O是弱电解质

    D

    用广泛pH试纸测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ClO溶液的pH

    pH=9

    次氯酸是弱酸

    A、A B、B C、C D、D
  • 12. 利用CO2制备甲醇是温室气体资源化重要途径。在某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   C O 2 ( g ) + 3 H 2 ( g ) = C H 3 O H ( g ) + H 2 O ( g )    ΔH1

    反应Ⅱ:  C O 2 ( g ) + H 2 ( g ) = C O ( g ) + H 2 O ( g )  ΔH2=+42.5kJmol1

    反应Ⅲ:  C O ( g ) + 2 H 2 ( g ) = C H 3 O H ( g )  ΔH3=90.7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3mol H2 , 平衡时CO、CO2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48.2kJmol1 B、曲线b表示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在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增大压强能提高CH3OH的产量 D、在240~270℃内,温度改变对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影响相反且程度接近
  • 13. I可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 3 S O 2 + 2 H 2 O = S + 2 S O 4 2 + 4 H + )的催化剂。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浓度、催化剂和溶液酸性对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在盛有反应物的试管中加入2mL相应试剂,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实验编号

    反应物

    试剂组成

    实验现象

    18mL SO2饱和溶液

    a

    无明显现象

    18mL SO2饱和溶液

    0.4molL1 KI

    一段时间出现浑浊

    18mL SO2稀溶液

    0.4molL1 KI

    出现浑浊较②慢

    18mL SO2饱和溶液

    b molL1 KI、0.2molL1 H2SO4

    出现浑浊较②快

    18mL SO2饱和溶液

    0.2molL1 H2SO4

    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可能是H2Ob=0.4 B、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说明H+对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速率一定有影响 D、实验说明I存在时,H+可以加快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速率
  • 14. 常温下,在10mL 0.1molL1 MOH溶液中滴加pH=1的盐酸,溶液AG(AG=lgc(OH)c(H+))与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MOH的电离常数约为1×105 B、F点溶液中:c(MOH)>c(M+)>c(Cl)>c(OH)>c(H+) C、滴加盐酸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P点最大 D、Q点溶液中:c(H+)>2c(MOH)+c(M+)
  • 15.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A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pC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所得溶液中pC(H2A)pC(HA)pC(A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2AHA+H+ Ka1HAA2+H+ K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pH=3时,溶液中c(HA)<c(A2)=c(H2A) B、常温下,Ka2的数量级为105 C、常温下,NaHA溶液呈碱性 D、常温下随着pH的增大,c2(HA)c(H2A)c(A2)的值不变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55分)

  • 16. 为保障人民健康,我国制定了十分严格的SO2使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含硫类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范围为0.01~0.4gkg1(以SO2残留量计算)。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如下步骤测定去核大枣中SO2的残留量。

    ⅰ.准确称取10.00g去核大枣装入500mL圆底烧瓶中,将样品用硫酸酸化后加入300mL水并通入氮气,将氮气流速调至0.2mLmin1并低于100℃加热,蒸出的SO2用双氧水吸收,实验装置加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

    ⅱ.充分反应后,合并乙、丙中的吸收液于锥形瓶中,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

    ⅲ.滴加几滴酚酞作指示液,用0.01molL1的NaOH标准液滴定。重复实验四次,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标准液初始读数/mL

    0.00

    0.10

    0.30

    0.40

    标准液滴定终点读数/mL

    8.80

    8.95

    10.15

    9.15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持续通N2的作用是;双氧水吸收SO2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ⅲ中盛装0.01molL1的NaOH标准液的仪器为(填标号),该仪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A.               B.               C.               D.

    (3)、步骤ⅱ中煮沸的目的可能是
    (4)、步骤ⅲ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下列操作会使测得的SO2含量偏小的是(填标号)。

    a.滴定前尖嘴处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b.盛装0.01molL1的NaOH标准液的仪器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读数时俯视刻度线,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d.氮气流速过快

    (5)、该大枣中SO2的残留量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gkg1(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 17.
    (1)、Ⅰ.碳酸及碳酸盐与自然界碳的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各种体液的pH都要保持在一个较小的pH变化范围。血液的正常pH范围是7.35~7.45.当血浆pH低于7.2会引起酸中毒,高于7.5会引起碱中毒。血浆“H2CO3/HCO3”缓冲体系对稳定体系酸碱度有重要作用。该缓冲体系存在如下平衡:H+(aq)+HCO3(aq)H2CO3(aq)CO2(g)+H2O(l)①向缓冲体系加入少量强碱时,上述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②当大量酸进入到缓冲体系时,体系中c(H+)c(H2CO3)(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③若某温度下H2CO3Ka1=1.0×106 , 当血浆中c(HCO3)c(H2CO3)=101时,人体发生(填“酸”或“碱”)中毒。
    (2)、Ⅱ.雌黄(As2S3)和雄黄(As4S4)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合物,早期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而入药。

    As2S3可转化为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亚砷酸(H3AsO3)。亚砷酸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关系如图(a)所示。

    (a)

    ①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

    ②将KOH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调至11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当n(H3AsO3)n(H2AsO3)=11时,溶液呈碱性

    b.pH=12时,溶液中c(H2AsO3)+2c(HAsO32)+3c(AsO33)+c(OH)=c(H+)

    c.在K3AsO3溶液中,c(AsO33)>c(HAsO32)>c(H2AsO3)

    (3)、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产生Fe(OH)3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测得不同pH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b)所示。pH为5~9时,随溶液pH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结合图(a)和图(b),解释可能的原因:

    (b)

  • 18. 氨的用途十分广泛,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1)、Ⅰ.传统的“哈伯法”合成氨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

    ΔS=200JK1mol1

    上述反应在常温下(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N2H2发生反应生成NH3 , 下列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填标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 B、N2的体积分数不变 C、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2V(NH3)=3V(H2) E、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3)、已知合成氨从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α( N2)cβ(H2)c1(NH3) , 在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可能的原因为
    (4)、科字家推出合成氨反应在接近平衡时净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NH3)=k1p(N2)[p3(H2)p2(NH3)]αk2[p2(NH3)p3(H2)](1α)k1k2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代表各组分的分压,如p(B)=px(B) , 其中x(B)为平衡体系中B的体积分数,p为平衡总压强16MPa,以铁为催化剂时α=0.5 , 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5mol N2和15mol H2的混合气体,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试计算k1k2=。(写出计算表达式,不考虑单位)
    (5)、Ⅱ.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效氮肥,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生产尿素,该反应实际为两步反应:

    第一步:2NH3(g)+CO2(g)H2NCOONH4(s)   ΔH=271kJmol1

    第二步:H2NCOONH4(s)CO(NH2)(s)+H2O(g)   ΔH=+138kJmol1

    写出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L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6)、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min时到达平衡。
  • 19. 以乙苯催化脱氢来制取乙烯,是化工产业中常用的方法如下所示:

          ΔH=+117.6kJmol1

    (1)、在Fe2O3催化作用下将乙苯加入三个恒容密闭容器发生上述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容积/L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苯乙烯(g)

    乙苯(g)

    氢气(g)

    苯乙烯(g)

    1

    T1

    3

    0

    0

    1

    1

    T1

    4

    3

    2

    x

    1

    T2

    5

    0

    0

    2.5

    T1时,向乙容器中按表格中数据投料,则此时vv(填写“>”“=”“<”);

    T1T2(填写“>”“=”“<”);请解释原因

    ③乙苯脱氢经历如图所示:

    该环节中,温度较低时,更有利于发生的“环节”是;该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失活现象比较严重,由此推断“脱氢环节”除了产生H2 , 还会生成离开催化剂表面。

    (2)、为了节省能源,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的过程可以在CO2气氛下进行。100kPa下,反应气组成n()n(CO2) , 按照1∶0;1∶1;1∶5;1∶9投料,乙苯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图中n()n(CO2)=15的曲线是(填曲线标号)

    (3)、工业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时,会产生少量积碳,加入一定温度的水蒸气可较长时间保持催化剂活性,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