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 , 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 ,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野望》中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的句子是:
    (4)、《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的句子是: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②打垮自己的,不是别人,          你自己。③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④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⑤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

    (1)、给第⑤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决不倒的信心与毅力”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②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句式特点,再续写一个句子。
  • 3. 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曾引用辛弃疾的词句:“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1)、请同学们谈谈习近平主席引用辛弃疾词句对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2)、这段话阐述了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55分)

  • 4. (甲)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作者 , 北魏地理学家。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      ②不见

    素湍绿潭      ④属引凄异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体现了三峡两岸山的什么特点?
    (4)、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有智慧,它不但能以较少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而且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文中一共有两处侧面烘托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做简单分析。
    (5)、本文为读者展现了三峡四季的美景,你最喜欢三峡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 5.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卓帐:竖立帐篷。②绡縠:一种丝织品。

    (1)、下面“使”字的义项符合“予使契丹”的一项是(   )
    A、使用 B、官吏 C、假如,如果 D、出使
    (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都无所睹。

    (3)、文中的孙彦先认为虹是如何形成的?
  • 6.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⑦“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⑧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⑨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⑩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⑪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⑫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⑬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⑭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这段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价。
    (2)、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曲阳光的赞歌,一首回归大自然的诗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这是农夫多年在阳光下劳动的切身体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阳光的香味”的深刻含义?
  • 7.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

    ①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202236

    ②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 8.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他判断由于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 9. 母亲节来临前,某中学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的小诗,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小诗献给母亲。

    示例:母亲呵,我的脸庞,贴在你的胸前,这就是你给予我的无限温暖。

    仿写:

    (2)、观察下面的图片,请拟写一个标题,并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三、写作(50分)

  • 10.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⑴题目:说说我自己

    作文⑵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沙漠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炽热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彻骨的寒冷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气候如此可怕,但印第安人的建筑却有逢凶化吉的功用。

    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等到快要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那晒热的土墙,正慢慢地散发出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如果那墙薄一些,白天室内就会变成烤箱,夜晚也不会散发足够的热量。但如果墙再厚一些,白天固然不至于炎热,夜晚却因为透不过热量而变得寒冷。

    沙漠是印第安人的乐土,他们祖祖辈辈安适地住在那里,这一切的奥秘,就在于那不薄不厚、恰到好处的墙。

    作文要求: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⑵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500字。

    ⑷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