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火药爆炸
  •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挥发性
  • 3.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 4. 下列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时,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 5. 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 7. 某气体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世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8.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核电荷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4 B、核外电子数为34 C、相对原子质量为79g D、中子数为45
  •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B、 C、 D、
  • 10.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 11. 学习化学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认识你认为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认识

    A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50L水和5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 12. 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
  • 13.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 14. 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 15. 现有a、b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仅向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19小题各9分,第20~21小题各11分,共55分)。

  • 1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中按体积分数计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中含量增多,可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
    (2)、某化学兴趣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气体

    X

    Y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2%

    0.95%

    呼出气体

    75%

    15%

    3.68%

    5.44%

    0.88%

    ①请你判断:表中Y是

    ②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 , 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要高。

    ③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其原因是

  • 17. 如图是部分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空。

    (1)、在G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其中x= , 最外层电子数是 , 它在化学变化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A-F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3)、E离子符号为
  • 18. 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E、F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其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 属于反应。

    反应③ , 属于反应。

  • 19. 下列流程可用于制备硫酸铵。
    (1)、

    I.制硫酸:

    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 SO2与SO3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不同。
    (2)、反应②为SO3+H2O=H2SO4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Ⅱ.合成氨:

    “原料气”中的制备:工业上要制得大量的N2 , 通常可采用分离的方法得到,其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不同,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化学”)变化。

    (4)、“原料气”中的制备:在高温时,利用甲烷(化学符号是CH4)和水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氢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Ⅲ.制备硫酸铵:

    将NH3通入稀释后的硫酸溶液中,得到硫酸铵。

  • 20.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使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如果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已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则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A-E中的(填编号)。
    (5)、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若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填“是”或“否”)。
  • 21. 小芳同学为了探究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否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1.在试管中加入2m1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1.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2.取1gCuO粉末放在放在步骤1中的试管中,将 , 观察现象

    2.

    结论: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结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3)、【结论】

    小芳同学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得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在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4)、【讨论】

    经过讨论,小明同学认为仅凭实验一和实验二,不能证明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明同学补充的实验是: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再次(填操作名称),其目的是。最终大家一起完成了对这个猜想的验证。

    (5)、【反思】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编号)。

    ①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会放出氧气

    ②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速率慢

    ③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的氧气总质量会增加

    ④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的氧气总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