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4节光和颜色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2. 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的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A、红外线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线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4. 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5. 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6. 在暗室里的红灯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得清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得清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7.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引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9. 下雨后路面上积了一些水,水面上有一层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10. 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1. 自然界中黑色的花很少,而红、黄色的花却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 )A、黑色花能吸收自然界的一切色光,包括黑色光,所以容易受到伤害,不易存活 B、因红光外侧的红外线热效应较强,红色花将太阳光中的红光反射出去,从而使花免受伤害 C、黄花能发出黄色的光,吸引昆虫传粉 D、红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促进自身的光合作用12.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行,形影相伴 C、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D、水中捞月,徒劳无功13.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14.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源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遵循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C、墙上的小孔必须是圆的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15. 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A、ac B、ad C、bc D、bd16. 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和他学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站在暗室外,学生在带有小孔的暗室内观察。对实验的观察及描述错误的是( )A、暗室中成倒立的虚像 B、小孔的形状改变像形状不变 C、小孔成像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D、墨子远离暗室,像变小17.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见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折得最厉害 C、白炽灯发出的是复色光 D、蜡烛火焰发出的是单色光18. 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 B、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 C、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 D、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19.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21. 星期六的晚上,小明在家看动画片,到了7:30他想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便按了一下遥控器,此时遥控器向电视机发射了( )A、X射线 B、γ射线 C、紫外线 D、红外线22.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黄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黄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黑色二、填空题
-
23. 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将另一易拉罐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选填“圆形”“三角形”或“蜡烛形状”)。(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写一种方法即可)24. 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 , 如果将温度计放在(A/B)外侧,一段时间后示数会明显上升。(2)、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光屏上彩色光带,因为光屏表面是(填“光滑”或“粗糙”)的。25.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厘米
30
15
10
7.5
6
(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影子长度L。(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26.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的(填“黑色”或“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三、实验探究题
-
27. 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对植物生长最有利?。原因是。四、解答题
-
28.(1)、太阳的热主要以(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2)、在②区域中看到彩色光带,这是现象。(3)、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激光准直器,属于③区域光线应用的是。(填序号)29.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V射下,A为一只昆虫。
(1)标出昆虫A在图甲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昆虫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飞行,请在图乙框中画出昆虫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30.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动:(1)、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1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面。上述实验中光斑的形状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形成原理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形成原理是:(2)、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该兴趣小组成员关于开孔的形状有了不同看法,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3的装置,小红设计了图4的装置。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谁的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