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寒假预习精选题-第二单元-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 2.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的文物,编钟的钟体呈合瓦形,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称为“一钟双音”,其主要原因是敲击正面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C、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  D、敲击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 3. 小张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音叉的振动频率与敲击的力度有关 C、小张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长笛和箫吹奏同一首乐曲,能够区分是两种不同乐器,这是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D、考试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5. 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
  • 6. 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被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 7. 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备,它可以发出高达150分贝的高能声波。使用时将该设备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 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
  • 8. 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 C、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离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噪音入耳
  • 9.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 古代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主要原因是(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入耳 B、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C、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D、马蹄声只能沿土地传播
  • 11. 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时间是0.2s。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墙的距离至少为(    )
    A、34m B、68m C、17m D、136m
  • 12.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要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 13.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 1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 15. 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 16. 下图是小科和小敏探究音叉共振现象实验的过程,面对小敏的质疑,小科增加下列哪一个实验来说服小敏最合适?( )

    (注:频率的单位是赫兹,其符号Hz)

    A、减轻敲击音叉的力量,观察敲击后是否会共振 B、将其中一支音叉更换成频率为500Hz的音叉,观察敲击后是否会共振 C、将两支音叉更换成频率同为500Hz的两支音义,观察敲击后是否会共振 D、将其中一支音叉更换成频率为360Hz但大小不同的音叉,观察敲击后是否会共振
  • 17.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米/秒、1500米/秒、340米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裝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二、填空题

  • 18.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如图③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
    (3)、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时,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选填“瓶子”或“空气柱”).各瓶发声的音调变化是:(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如图④所示,向保温瓶中灌开水,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选填“水”或“空气柱”)。
  • 19. 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些”的字样,电视机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些”是从处减弱噪声的;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些”是减小了声音的。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这是在减弱噪声的。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
  • 20. 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 21. 声和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利用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
    (3)、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很大。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在15℃时,有一艘汽艇发出的汽笛声,4.2秒后听到经岸边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米。

三、实验探究题

  • 22.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23. 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 (选填“高”或“低”)。
    (2)、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应该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4.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 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完成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1)、步骤②中小明为了使橡胶球每次撞击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样的,请问他是如何操作的?
    (2)、请完善表格中的“▲”处内容:
    (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4)、小明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玻璃(单层/双层)。
  • 25.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实验1】

    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实验2】

    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

  • 26.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

    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单位m/s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钢棒

    375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在长为7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的原因。
    (3)、从敲击到听到第一个声音用了0.2秒,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写出

    过程)

    (4)、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 

    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你注意过高速列车

    通过时的声音吗?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

    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请根据上面的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km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km到160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都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km的地方,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材料二】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往温度低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材料三】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骆驼队白天在沙漠中行走时,队伍后面的喊声,队伍前面往往听不到等。

    (1)、材料一中,人在50km处比100km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一些(填“大”或“小”)。
    (2)、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地方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听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这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 , 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
    (3)、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沿直线传播,光与声音有类似性质: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传播。

五、综合说理题

  • 28. 小明用一次性纸杯(底部贴有笔芯尖)、配重、螺纹圆简(表面贴有铝箔纸)等工具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手摇留声机。使用方法如下:

    留声过程:在纸杯上增加配重,将笔芯尖顶住铝箔纸O处,人对准纸杯口大声说话,同时,摇动把手以带动圆筒转动,笔芯尖便在铝箔纸上留下一圈圈凹陷程度不同的小圆点(如图乙) ;

    播放过程:将配重取下,调整圆筒使笔芯尖重新对准O点,以相同的速度摇动手柄,此时,纸杯便将原先说的话播放出来。

    请结合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解释该手摇留声机留声过程中将声音信息记录在铝箔纸上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