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
1. 物理学是研究 、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英国物理学家 常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不懈的思考和探究,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 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20Hz的声音(选填“高于”或“低于”)。3. 坐在电影院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教室里的一些同学感觉黑板反光,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4. 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可能是灯丝断了。这个过程中,“电灯为什么熄灭?”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5. 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敲击水位最(填“低”或“高”)的瓶子音调最低,为do (1) 音。小明觉得该瓶发出的do (1)音还不够准,他用手机软件测得敲击时该瓶振动频率为200Hz,查阅资料国际标准音高do是261.6Hz,他应该直至音准。(最后一空选填“增加水”或“减少水”)6.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7.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 反射角等于。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填序号①慢慢向右移动、②慢慢向左移动、③慢慢向水面移动、④仍在原来位置不动)此时再向下看杯底感觉杯底位置(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9.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脉搏每秒跳动70次 B、餐桌的高度约为 C、中学生 短跑成绩约为 D、某同学的身高是10. 当用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11.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水中的倒影 B、
地面上的影子 C、
海市蜃楼 D、
雨后的彩虹
12.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1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老师讲课是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演员用相同的力量弹奏钢琴不同的键,发出乐音音色不同 C、超声波振动频率比可听见的声音更高,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D、为创文明城市 ,南昌市开展禁放鞭炮行为,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14.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2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 C、图3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图4中,吸管“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
15. 国之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6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下潜到1800m深处,需要1小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16. 火车沿直线朝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距山崖不远处鸣笛,经过4s后便听到了从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火车长200m,求:(1)、4s内火车行驶的路程;(2)、鸣笛时火车离山崖的距离;(3)、火车行至山崖后,完全穿过山崖下的隧道用了3min,隧道的长度为多少?17. 区间测速是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1)、某小汽车行驶7.8km的路程用时270s,则该小汽车的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该小汽车在上午10:00整驶入区间测速起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辆小汽车最快在什么时刻通过区间测速终点位置才不会违章?(结果保留整数)(3)、为行车安全,请你给驾驶员提一条建议。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18. 既要重视文化学习,又要提高才艺技能,初二(2)班海龙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10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80
1.02
C
铜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J
铜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组琴弦进行实验;(2)、若他选择A、D、F的琴弦做实验,则研究目的是探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3)、表中编号E的材料规格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该项内容分别为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必须保持 不变,只改变 , 做多组实验后方可得出结论;(5)、小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为 。19. 小凡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3)、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 波。2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 (选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这样我们就能从各个方向看清光的传播路径;(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 ;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3)、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射入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另一半纸板B绕ON向后折时,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如果沿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光线,则会看到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位置射出,说明光路是的。2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1)、实验前,小明调节、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cm;(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填“实像”或“虚像”);(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人眼在图中(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5)、小明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烛焰向(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填“近视”或“远视”)眼睛的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