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章末测试(1)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对一条蚯蚓来说,它的生存环境是( )
    A、土壤里的各种植物和小动物 B、土壤里的各种微生物 C、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 D、以上三项的总和
  • 2.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对生活在池塘里的鲤鱼而言,环境就是( )。
    A、池塘里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 B、阳光、水、温度、土壤 C、池塘里的细菌、真菌等 D、以上都是
  •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 4. 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荒漠,那里植被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B、阳光 C、空气 D、肥沃的土壤
  • 5.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而真菌可以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地衣中真菌和藻类之间的这种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 6.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A、狼和兔 B、蛔虫生活在人体小肠中 C、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D、蚂蚁一起搬运食物
  • 7. 骆驼刺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推测该植株生存在什么环境里?(   )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
  • 8. 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 9. 下列表示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 B、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C、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伸进泥里
  • 1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 11. 电影《流浪地球》提醒我们,生物圈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的多种生态系统相互关
  • 12.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 13.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生物与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 14. 深秋季节我们这里杨柳等树木叶子纷纷落下,而马尾松仍然郁郁葱葱终年常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杨柳和马尾松通过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 B、马尾松不受环境的影响 C、马尾松比杨柳更适应秋冬季节的环境 D、杨柳落叶后不再进行新陈代谢
  • 15. 下表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下列对不合理之处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只

    黑暗

    潮湿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0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 16. 为了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合理可行的是(    )
    A、 B、 C、 D、
  •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
    A、圭峰山天鹅湖 B、怡福中学校园 C、白水带桃花林 D、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海洋生物
  • 18.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A、阳光、空气、水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植物、动物和非生物部分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19. 下列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沙蚕 B、 C、蚯蚓 D、蛔虫
  • 20. 在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非生物都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C、“鼠→蛇→鹰”是一条食物链 D、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 21. 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小鱼→大鱼 B、阳光→草→兔 C、草→牛→细菌 D、蝉→螳螂→黄雀
  • 22. 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有四种生物,可表示为甲→乙→丙→丁,若丙数量增多则( )
    A、甲数量减少 B、乙数量增多 C、甲和乙数量不变 D、丁数量增多
  • 23.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青蛙→蛇”中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A、农作物 B、食草昆虫 C、青蛙 D、
  • 24. 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 25. 下列对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状态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保持恒定不变 C、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 D、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
  • 26. 科研工作者将粪尿和稻壳等农业废弃物输进发酵仓。几天之后,这些废弃物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生物肥料被输出来。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 27. 人类在生物圈中的立足点是( )
    A、水圈 B、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 D、生物圈任何地方
  • 2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B、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 29.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
  • 30. 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呼吁全球携起手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共享地球绿色空间。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D、湿地中沼泽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二、实验探究题(共10分)

  • 31.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⑵作出假设:

    ⑶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10只鼠妇,铁盘,纸板,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放入大小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可以取1只鼠妇进行实验吗?(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中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⑷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干土

    2

    1

    1

    1

    1

    2

    1

    1

    0

    1

    湿土

    8

    9

    9

    9

    9

    8

    9

    9

    10

    9

    ⑸得出结论:

    ⑹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⑺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呢?

三、读图理解题(共10分)

  • 32.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 
    (3)、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内 。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如下表是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从表中数据可知,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36

    20.172

    3.21

四、资料分析题(共10分)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22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资料二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

    资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

    (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微生物属于;除资料二中提到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鹭鸟与鱼的关系是 , 鹭鸟获取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的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由资料二可知,人类应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该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这种能力较 , 这与其内的生物种类较有关。

五、综合应用题(共10分)

  • 34. 如图所示是生物圈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圈的底部、圈的大部和圈的表面。
    (2)、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模拟生物圈进行了“生物圈Ⅱ号”实验,但最终因“生物圈Ⅱ号”中含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碳等含量猛增,导致靠昆虫传粉的植物枯萎,粮食大幅减产,科学家们无法继续生活而提前结束。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