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郡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泣(chuò) 热(zhuó) 壁(qiào) 立(sǒng) B、坏(bēng) 乱(péng) 抖(zhàn) 嶙(xún) C、视(níng) 笑(cháo) 头(yūn) 目(xuàn) D、峭(dǒu) 红(yān) 倒(shuāi) 小心翼(yì)
  • 2.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元勋 奠基 谣言 背诵 B、悠然 吩咐 抹杀 澎拜 C、秩序 草率 绞肉 桌越 D、昆仑 挚友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出现吓了打铁匠一大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 钳中夹着的铁块也掉落在地。 B、国际互联网络首先是信息包罗万象 , 但这是无数机构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所能够做到的。 C、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真是让人惊心动魄呀! D、在海口展出的南洋31颗黑珍珠项链,最大的直径达17mm,价值198万元,令人叹为观止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C、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D、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B、“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别人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 6. 古诗文默写。
    (1)、造化钟神秀,
    (2)、 ,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 柳暗花明又一村。
    (4)、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

  • 7. 古诗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街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写作背景: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律,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 B、诗的一二句写诗人来到岳阳楼,迎视岳阳楼周边所见辽阔景象,一个“尽”字写出了视野之佳 C、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诗句想象奇特 D、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情景,楼上凉风习习,衣袖翩翩,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伤情怀。 E、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虽是从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2)、诗歌颔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 8. 文言文阅读。

    ㅤㅤ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

    ㅤㅤ尝遇匈奴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今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胡骑果不敢击。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ㅤㅤ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司马迁《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中贵人:亲近的宦官。②从:跟随。③还:转身。④走:跑到。

    (1)、下面对文言字词的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的“使”是“派”的意思。 B、“三人亡马步行”中的“亡”是通假字,同“无”。 C、“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的“以”有“凭借”的意思。 D、“辄分其麾下”中的“其”是代词,“他的”。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B、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C、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今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②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4)、司马迁评价李广将军“诚信于士大夫也”。请结合文章,概括李广将军被士大夫信赖的原因。
  • 9. 文本阅读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①→②→母亲捞起螃蟹→③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母亲说,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 10.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 11. 名著阅读。

    ㅤㅤ人物一:他的言谈举止里有一种坦白、率直、不转弯抹角的作风,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常常可以见到他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很尊重他们。

    ㅤㅤ人物二:他身材魅梧,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他在国民党内当将领的时候,他得到了一匹非常漂亮的马,十分喜欢。

    (1)、【睹领袖风采】请根据上述材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人物姓名。

    人物一:

    人物二:

    (2)、【叹长征奇迹】红军是勇敢的代表,面对千难万险毫不退缩。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写出其中任意两个“艰难险阻”。

    四渡赤水→→会宁会师

三、写作。(40分)

  • 12. 写作

    ㅤ“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我的声音……”

    ㅤㅤ“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ㅤ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