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 1. 右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

    A、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会 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无犁农业和采集经济的结合 D、女性崇拜和牛耕文化的杂糅
  • 2.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
    A、重视敬天保民 B、改进生产方式 C、萌发贵族政治 D、弱化宗法关系
  • 3. 下表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期

    罢置情况

    改制内容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

    罢刺史置州牧

    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

    罢州牧置刺史

    西汉平帝元始五年

    正十二州名分界

    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新莽天风元年

    置州牧、部监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复置州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罢州牧置刺史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

    改刺史为州牧

    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A、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C、皇权衰弱导致刺史行政化 D、制度变迁受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 4.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   )

    ①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

    ②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③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投

    ④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⑧④ D、②③④
  • 5. 有学者认为,隋唐之后,士就不是地主阶级贵族,而只是“四民之首”,也就说,隋唐之后,中国只有士而没有士族。这主要得益于( )
    A、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C、士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D、世卿世禄制日益没落
  • 6. 右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 《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 )

    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 B、批判了满清政府的虚伪 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 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
  • 7. 英国中世纪奉行诉讼中心主义,采用令状制, “无令状即无权利”。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对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技巧的注重大大超过了对实体法权利的关注。这体现了英国( )
    A、主张司法独立 B、倡导无罪推定 C、坚持程序公正 D、强调法官尊严
  • 8. 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 )
    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D、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9. 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 )

    1

    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

    2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

    3

    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

    A、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 B、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C、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 D、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
  • 10. 右图是1978~1981年我国用于职工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

    A、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改革目标 D、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 11. 右图为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上面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钱谷出入。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御史参与对《集簿》的审核工作,以防止官员造假

    ②政府通过《集簿》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③《集簿》用于记录地方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④《集簿》可以用作证明简策在汉朝仍有使用的一手史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2. 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 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 13.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 B、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改变 C、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 D、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 14. 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80—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6.48%,超过货物贸易年均增速约1%,超过全球经济年均增速1.2%。这反映出( )
    A、世贸组织垄断国际贸易 B、民众货物消费能力下降 C、第三产业产值稳居第一 D、科技发展影响国际贸易
  • 15.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

    工业工程

    银行

    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

    建筑

    金融服务

    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

    汽车及零部件

    金融业

    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

    建筑材料

    工业运输

    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

    基础材料

    建筑

    制造业

    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 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 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 16. 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这说明(    )
    A、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不利 B、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不可避免 C、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 D、农业现代化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二、 非选择题

  • 17. 秦汉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

    材料二 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

    ——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 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 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 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 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时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分析其改革的历史背景。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 友好和善意, 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王绍坊著《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 松举行会谈。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两国正 式建交。 ……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 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1》必修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1-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35-1918年: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53年7月8日;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

    1877-1900年: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摘编自[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